專題.特輯
著名鋼琴家劉詩昆為《明報月刊》獻上歡樂的歌劇《卡門》選曲,激蕩喜悅的音符糅合劉先生的心衷。彈奏前,他莊重發言,十年前,參加了《明報月刊》慶典,事隔十年,對《明報月刊》有許多感覺、感觸和感想。最深的感覺、感觸和感想是,二十多年來,《明報月刊》一直堅持遵循公道、公正和公義的辦刊原則。他慷慨道,定居香港二十一年了,看見香港各方面的飛快發展,惟獨很遺憾,多年來,香港的傳媒和報刊,文化水平不但沒有提高,而且下降了。世界上發達的地方,無不擁有嚴肅大報和娛樂小報,香港有的卻是娛樂大報和娛樂小報。報紙頭版爭相選用大幅明星「走光」的照片。「《明報月刊》堅守高雅的文化水平,一路走來,實不容易,教人欽佩。」一曲彈罷,劉先生攜歌手侯小媛出場,為她伴奏《小城故事》,差可比擬鄧麗君的歌聲,柔情似水。琵琶和鋼琴演奏家孫穎小姐專程與劉先生和侯小姐一同前來,他們所到之處,樂歌悠揚暖融融。
美好音樂
五年前,創刊四十周年酒會,王明青小姐擔任主持,事隔五年,大會司儀王明青再度款步出場。她介紹《明報月刊》四十五周年系列活動七月二十六日開鑼——別開生面的陳歌辛陳鋼父子作品音樂會教人難忘。十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中國文化人的心路歷程」系列講座展開。一時間,勝友如雲。作家白樺,劇作家沙葉新,音樂家陳鋼,畫家、藝術評論人謝春彥,哲學教授陳鼓應,台灣文藝評論家、作家尉天驄等諸位先生,以及香港企業家、小說作者張大朋先生發表演講。二十五日中午,最後一場演講圓滿結束。陳鼓應先生在城大稍作休息,急忙飛回北大,準備翌日授課。白樺、沙葉新、陳鋼、謝春彥和尉天驄等五位先生欣然前來做主禮嘉賓,其他主禮嘉賓還有《明報月刊》顧問李歐梵教授、劉詩昆先生、世界華文媒體集團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張裘昌先生和明報集團有限公司營運總裁甘煥騰先生,當然還有東道主《明報月刊》總編輯兼總經理潘耀明先生。
美好話語
世界華文媒體有限公司集團執行主席、《明報月刊》社長、丹斯里拿督張曉卿爵士因公務繁忙未能蒞臨,潘耀明先生代他讀出題為《拚命辦好她》的講辭。張先生開宗明義說:「二〇〇〇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捎來了對《明報月刊》四十五周年的祝賀。他的賀詞是這樣說的:『在(香港和)海外,一個無利可圖也無國家支持的人文刊物,有四十五年的生命力,有覆蓋全球的中文讀者圈,有如此寬闊的視野與綜合性質量,就值得祝賀與紀念。』高行健的賀詞是令人鼓舞的,也是對《明報月刊》最大的策勵!」
李歐梵先生會上致辭說:「《明報月刊》在我們生命裏擔當重要角色,非但在香港,在全世界華人地區,把所有關心中國文化知識分子的心連接一起。知識分子要繼續為《明報月刊》寫稿,雖然稿費不高。」李先生的話亦莊亦諧,台下一片歡笑。一九三〇年出生的白樺先生雖抱恙在身,但風度翩翩,滄桑歷練作智慧和生命力,予人啟迪。他說,《明報月刊》一誕生,儼然就是文化巨人。那時候他正值盛年三十六歲,但精神和肉體卻如在黑夜裏掙扎的嬰兒。「金庸先生辦刊是決心為雜誌犧牲性命的。他認為,人都有一死,身為讀書人,為中國文化而犧牲,心安理得。《明報月刊》和文革對着幹!金庸先生那輩人,汲取中國文化的養份而茁壯成長,革中國文化之命,除其糟粕,他們贊成,但全面推倒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他們決不贊成。」白樺先生二〇〇六年讀到金庸先生這番感言,文革經歷的片段,歷歷重現眼前。文革時期他每天摸黑起來掃院子,知識分子不堪壓迫而自殺的消息時時聽聞。他掃着黃葉,內心痛惜不已:「我們的文化精英,像秋風掃落葉般,落啊落啊,何時方止?」他回想一九八七年初晤當時的《明報月刊》總編胡菊人,胡先生說他「真是中國文化劫難中的過來人」,這句話,永誌難忘。其後他有機會會晤金庸先生,得益良多。與潘耀明先生結識後,潘先生邀他撰稿,與《明報月刊》更加親近。他最後總結說,文革時,遠在香港,有一份捍衛中國文化的刊物迎着風暴辦下去。大家親切叫《明報月刊》做「明月」,這稱呼美哉妙哉!李白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人人熟諳,祝願一輪「明月」在萬里長空下,更溫柔地映照故鄉、故土、故人。
尉天驄先生要趕搭晚上十點飛機回台北,仍專誠到來致辭,他掏出肺腑之言:「諸位,四十五可不是小數目,減頭去尾,是我們這輩人一生最重要的歲月,而且是中國最艱苦的歲月。從前,台灣禁讀《明報月刊》,我最初是偷偷讀月刊,現在,我的文章有幸發表在這份刊物上。中國在改變,然而問題叢生,消費社會的種種毛病一一暴露眼前,我們越加需要人文精神支持。《明報月刊》辦了四十五年,在商業社會中堅持辦下去,更加重要,不在話下,因此,《明報月刊》更加值得眾人支持和期待。」
美好畫作
尉先生的話,把會場一下子震住了,但嚴肅的氣氛瞬間熱鬧輕鬆起來。謝春彥先生凌晨三點起來揮毫,致贈本刊。大會展示這幅畫。畫面上松下月色清亮,古代高士展卷閱讀,書卷味淋漓酣暢。謝先生說,《明報月刊》是他心目中一輪明月,溫柔明亮。王明青讚歎,畫上「林間清輝」四字,白樺老師所題,筆迹顫抖,別有神韻。群賢畢至,興高采烈,一眾主禮嘉賓為《明報月刊》切生日蛋糕。
潘耀明先生激動歡欣地說:「剛才劉先生提到十年前的慶典,那回是高行健先生遠道而來,祝賀《明報月刊》三十五周年。五年前,著名漢學家、瑞典學院院士馬悅然先生,以及學者劉再復先生前來見證了《明報月刊》四十周年。今天,李歐梵、尉天驄、白樺、劉詩昆、沙葉新、陳鋼、謝春彥諸位先生,一起見證這份風雨中䇄立不倒、歷史最久的華文文化刊物創刊四十五周年。饒公宗頤教授今年一月為《明報月刊》四十五周年題字——『皓月長明』,寄意薪火相傳,弘揚文化。」
四十五周年生日,美好的音樂,美好的人物,美好的話語,意想不到——還有美好的畫作,讓我們再一次殷切呼喚:「美好信念莫失莫忘——讓文字守護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