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小語
2023-11-29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號
個人前程往往難以預期,你未嘗試和努力過的,不要輕易言敗。正因前途未卜,相反地,充彌了憧憬和遐想的色彩,只要前進的步伐不歇止,前途是可待的。 我相信,成功的果實是結在努力的枝頭上。 (作者為《明報月...
2023-10-31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號
必須走過河的另一邊,才能看到對岸的風景。在學問的追求上,這句話曾經鼓勵了我,我也以此去鼓勵比我年輕的朋友。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景色就不一樣。人生路上,永遠要有新的目標,去追尋更亮麗的風景。...
2023-9-29
二〇二三年十月號
無視那光輝燦爛的流光溢彩,無懼那雲來雲去的變幻無常。他,穩如泰山、堅如磐石,緊守着地底深處的千軍萬馬,默護着萬千蒼生的地久天長……。 (作者為香港專科醫生。)
2023-8-30
二〇二三年九月號
早晨醒來看到滿地的積雪,或者從書桌上抬頭面對正午的陽光,過去的一些場景會浮現在腦海,想起人生的無常和無奈,思之惘然。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2023-7-29
二〇二三年八月號
旅途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可以放慢腳步,細意欣賞沿途風光。優美的風景不只限於眼前,也可能在背後;就像朝不同方向乘坐火車,窗外的風物未必一樣,但也同樣目不暇給。人生的旅途也是如此,就看你能否瞻前顧後,盡覽...
2023-6-29
二〇二三年七月號
我用文字記述生活,事過境遷,重讀那些文字,往往驚覺:如果沒有文字記述,我的生活幾乎是空白的。 (原載於二○○一年五月號《明報月刊》)
2023-5-30
二〇二三年六月號
一般人都覺得做人最重要是活得開心,我卻覺得重點是要活得自在,即是不管發生任何事,順境還是逆境都是自然現象,如果開心的時候覺得自在,就不會不斷地追求開心,而不開心的時候也同樣自在的話,就等於沒有不開心了...
2023-4-28
二〇二三年五月號
年輕的時候看過一本書,居里夫人有一句名言:「人生好比做繭,不必問原因,不必問結果。」因此,我挺着腰活了過來。 人只要還活着,就不要怨天怨地。記得德國的海涅也有一句名言:「幻想出來的痛苦,也一樣可以傷...
2023-3-29
二〇二三年四月號
這幅字,說不上瀟灑、飄逸,字裏行間的內在關聯?神! 二十年前非典,一日,我收到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楊福良教授寄來的這幅書法作品。初看,以為是一首詩詞,但怎麼讀,都似夢中囈語。後請教她,得知這六...
2023-2-28
二〇二三年三月號
三年大疫中逝去的人裏有我文學的啟蒙者,教了我三年高中的酈眉若老師。曾幾何時,眉若師是我年少狂言的第一個讀者,也是她最先對我說,別猶豫了,文字就是你的人生,抓住它,冶煉它,維護它。老師的父親是杭州城裏赫...
2023-2-1
二〇二三年二月號
回憶很多年前,我在香港六國仙掌夜總會演出,一位從波士頓來香港的教授Mr. Berk聽罷,主動與我接觸,大家談起音樂,很是投契。Mr. Berk表示,他願意推薦我入波士頓Berklee Music Sc...
2022-12-30
二〇二三年一月號
人生如漫漫長夜,詩篇過處,有悲響,也有歡歌。走在陽光下的慌亂無措尤甚冬夜,它讓一切無所遁形。許多幸福不能深究。所謂命運,無非是攀登夜色時共執的那盞隱忍燈火。 弘一法師云:悲欣交集。 (作者為香港詩...
2022-11-29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號
每天生活營營役役,有否試過停下腳步,靜靜地思考,奢侈一下? 肯花時間去思考,將事物看得全面通透,可讓我們走得更遠。 分享愛迪生的一句名言:「如果你年輕時沒有學會思考,那就永遠學不會思考。」 (作...
2022-10-28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號
現代生活舒適方便,但也很累,大人的壓力很大,小孩又何嘗沒有壓力?有些人可以頂壓力,在逆境中創出一番偉業。可是城巿底層還有超多的平常人,在疫症的陰霾下隨時停擺,顯出無力的感覺。管好自我期望,把握當下。...
2022-9-29
二〇二二年十月號
中國文化特質之一,就是從不氣餒。二千多年前的孔聖先師終生誨人不倦,不曾氣餒;道祖老子以《道德經》教化眾生,不曾氣餒;佛家講求因果,也不曾氣餒。今天雖然疫情尚在延續,各行各業依然艱難,大家都應秉承「儒釋...
2022-8-30
二〇二二年九月號
孝是中華文化根,敬是中華文化本,落實在孝親尊師。中華傳統文化,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也。文化是民族之靈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機。故安身立命,教學為先;創業齊家,教學為先;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義之邦,教...
2022-7-29
二〇二二年八月號
古人出書,謂「付之梨棗」。梨木、棗木都是厚重質密的木頭,為雕版刻書的上選材料。那一個個字刻上去,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如此一來,寫書與讀書的人,大概都需心裏有些敬畏。而修一本書,從溜口、悶水、倒頁、齊欄到...
2022-6-30
二〇二二年七月號
知道現在做的事情,並不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好處,但仍然要做下去。知道現在做的事情,並不能有多少成效影響,但也還是要做下去。否則怎麼辦?人生苦短,總要做些事情。 (作者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名譽教授。)
2022-5-27
二〇二二年六月號
人生在世,立志為第一要事。前人提倡「三不朽」,我則主張「三不負」:第一不負天,第二不負人,第三不負己。 「不負天」就是要珍惜上天賦予你的資質,努力讓自己的天賦得到充分的開展,結出盡可能豐碩的果實。「...
2022-4-29
二〇二二年五月號
文學的療救功能,不在救急,也不在知識,而是培養體貼與同情—對於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對於他人的高尚充滿敬意。所謂人性善,是需要呵護與養育的;具體到每個人,經歷(或體驗)苦難,因而獲得精神上的...
正在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