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特輯
2018-2-28
二〇一八年三月號
踏莎行草憶饒公 (鄭欣淼)

饒宗頤先生仙逝,舉世悼懷。我也思緒萬千,忽然想到十多年前曾寫過四首〈踏莎行〉,題詠與饒公有關的活動,現將其刊布出來,略加說明,亦為對饒公的一點紀念。
廣州藝術研究院於二○○四年四月二十五日舉辦饒公書畫展,筆者有幸出席開幕式,遂填〈踏莎行〉:

金石清奇,禪門意象,更驚潑墨如山嶂。藝壇一幟早高張,暮年腕底風雲 曠。  韻漾情懷,氣求壯旺,不今不古饒家樣。信然腹笥富根基,拈來餘事天花放。

饒公選堂先生嘗針對陳寅恪先生自言平生為「不古不今」之學,而自稱平生喜為「不古不今」之畫(〈選堂八十回顧展小引〉)。但所謂「不古不今」者,實則「亦古亦今」也。先生作為一代大儒,其潮州頤園學術館,嘗以「陶鑄今古,點染江山」為門聯,二○○七年故宮博物院舉辦《陶鑄古今—饒宗頤學藝歷程》展覽,亦以「陶鑄古今」為主旨,不僅將「古今」陶鑄於學,亦且將「古今」陶鑄於藝。先生捐獻故宮珍藏的作品,釋道書畫不少,尤見其「不古不今」、「亦古亦今」之陶鑄「古今」特色。筆者嘗撰文評選堂先生《布袋和尚》及《青城山水》二畫,名為〈儒生本質,釋道情懷〉,論者以為頗中肯綮。自唐以降,儒生寄情釋道,所以成為風氣,亦與儒釋道三教融合大勢相關。選堂先生之學藝,不僅陶鑄「古今」,亦且融合儒釋道三教。這就形成了先生書畫創作的顯著特色。

(如欲閱讀全文,可到「網上商店」購買下載版,或到各大書報攤購買印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