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特輯
四月中執筆時,法國已有十萬多確診與一萬五千多人死亡,而略呈改善跡象。隔離政策會延至五月十一日。
法蘭西的國家格言是「自由、平等、博愛」。在這疫情洶湧的時刻,讓我們通過這三項崇高的理念了解法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看看在此的情況。
自由和自大的心理作祟
一、自由。法國人不會接受政府加諸的任何壓力。對一切措施,人們要抽絲剝繭地通過自己考慮和批判才肯接受。
更別忘催生了一九六八年五月法國學生運動的名句「禁止去禁止」,即是徹底自由。這個文化革命意識,到了現在仍非常蓬勃。
這些寶貴的權利,若是過份,對於處理燃眉困難時會產生矛盾。有些人像被寵壞的孩子,只看權利不理義務,不知對「自由」的真義有多少了解。
隔離與戴口罩,是目前防疫的兩個最基本有效的方法,已是共識。但是隔離令推行後,有人抱怨侵犯人身自由。街上仍有不少人,若無其事、無距離地嘻哈笑談。為了渡假,更是各出奇謀想過警察之關。至於通過網絡追蹤患者這高效率方式,剛提出便已受到重火圍攻了。
相鄰的德國在物資與設備上無疑比我們優勝,所以能有效地控制疫情。但較完整的制度與人民願意遵守紀律,相信亦是重要的因素。
仍有很多市民,不覺得口罩重要。街上一半人都不戴,認為自己有足夠判斷力作主。有些更表示不必這麼小題大作。這又是自由和自大的心理作祟。
不過,關於這點,官方要負很大責任。兩個多月以來,最重要的電視台之一的第二台,每晚的新聞報道上,請來一位專家解答市民的問題。他多次說:「如果不是為了生病避免傳染別人,不但不必戴口罩,且會危險;因為若配戴手法不適,會弄巧反拙染上病菌。」這種因噎廢食的歪理,竟然無限權威地不斷重覆,政府官方發言人和不少專家都紛紛響應贊同。當時中國等地的實例已證明了戴口罩的效率,專家們沒理由不知道。可能因當時缺乏口罩供應,怕惹起恐慌才採此下策。有些明眼人大聲疾呼都無效。近這個星期才改口,終於說口罩十分重要,但已錯過了許多重要時刻。至於應否規定每人都要戴口罩,仍在討論中。
我們需要更深廣的公民教育,以認識自由的真正意義。
平等、友愛與團結
二、平等。所有人民、從最聰明到最愚蠢的人,都有權利決定自己的行為方式。這是個崇高的理想,但是在現實中,尤其是疫情下,更清楚地顯出人間許多不平等:一些落後國家的苦難使人不忍卒睹。就算在法國,居住環境差異,可使生活水平有天淵之別。學校停課後,在線上課,原來仍有很多學生的家中連電腦都沒有,父母亦無幫忙功課的能力。此外,很多孩子,原來主要膳食是靠學校飯堂那頓午餐(根據父母收入可以免費),現在使家中百上加斤……還有無數例子,離平等實在太遠了。
三、博愛,又譯為友愛或團結。
團結的精神在這困難的時刻發揮。政府撥出重大款項資助面臨滅頂威脅的商業機構和員工,以及環境困難的人。醫療全部免費及有輔助。將聚居北面城郊帳篷的一千四百多難民安頓於運動館或臨時徵用的旅館。教堂和私人團體許多義工冒着感染的危險為窮苦人派食品。鄰舍們都紛紛互助。每晚八時,窗戶都傳出熱烈掌聲向醫療人員致謝。更有許多實際的幫忙,人們把食用品以至住所提供給不認識的醫務人員,有些老師騎單車把功課送到沒有電腦的學生家中。也有盡自己的能力作出貢獻,如義務縫製口罩等。好些音樂家,像在意大利那樣,在窗前演奏或高歌。有許多免費在線博物館、音樂會、話劇等。最重要是那些謙遜地、努力為社會的運行作出優秀貢獻的萬千市民。他們緊守崗位,讓封鎖城市的交通、衛生、必需品供應、水電網絡等都正常操作,市民都大致不愁衣食。
這些日子
在疫魔前,黃背心等多種社會問題暫都退在一邊,但仍有恐怖分子襲擊事件,這是另一種可怕的毒疫。
前兩天總統發言,帶着謙遜,直承資源與制度不足,提出改進方案,以及許多實驗室與時間競賽,有關的生產線加油等等,我們等待。
疫情像面照妖鏡,照出了人的真面目:有人乘危提高物價發疫財;有人熱心捐款……
人們困在家中,不少以為是甜蜜二人世界,原來枕邊人不知什麼時候已變成眼中釘,家庭暴力案件激增。
好些特別現象:到急症室求診的人少了一半,原來怕去醫院受感染。一個月內釋放了八千個囚犯。大型文化活動如康城影展、亞芬濃節等都取消了,環法單車比賽延期……
有些朋友提到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其著名的《安妮日記》記錄了二戰中德國佔領荷蘭的生活,此書於她去世後出版,成為納粹德國滅絕猶太人的著名見證),其實何必拉到這麼遠?比起不知多少人,我們的不便只是無足掛齒。
況且科技是聯絡神仙。與兩個在六百公里外的女兒可以常常視像見面。與久違的親友重新發現。收到的短訊大增,有些意義深遠,亦有非常無聊,觀其訊便知其人。
資訊轟炸下會變得神經兮兮,所以也互相傳遞笑話,很喜歡其中一個:回教國家終於男女平等了,男人也要遮面。
我的妻子是香港人,興高采烈地看許冠傑音樂會直播,一面和女友們線上交換心得,天涯若比鄰。又看博切利(Andrea Bocelli)在米蘭大教堂高歌《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等,使人震撼。
宅居幾天後出外,眼前一亮,原來滿街櫻花樹忽已開得似嫣雲。城市寧靜,空氣清新,是從未見的奇景,散滿隱憂。
這個黑色春天,有深痛的悲哀,也有許多感人的事。更使人對不少問題重新思考。
像全世界很多國家,百業蕭條,經濟大創傷,隧道仍很長。這場世紀大災難,似地層移動,是對人類一次大考驗。
(作者為法國建築師;譯者為旅法作家、著名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