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來去從容優雅,大愛小愛永輝。」五個子女將這幅輓聯獻給他們親愛的母親、原《瞭望》雜誌社黨委副書記續志先。二○一六年五月三十一日,她在北京安詳地離開了她所摯愛的家人。
續志先一生善良高雅的品行,吸引每一個接近她的人,許多人尊稱她「續媽媽」。六月五日上午,不少人前來北京八寶山為這位偉大母親送行。兒女、孫輩、家鄉及海內外來的親人一早到場打點一切。她相伴一生的老伴、《炎黃春秋》雜誌創辦人、原國家新聞出版署署長杜導正掩着悲痛,親筆題寫:「痛悼至愛的老伴續志先,妳是我與孩子們心中永不逝去的偉大母親。」享年九十四歲的續志先安躺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着中國共產黨黨旗,安詳優雅,依然和她生前一樣美麗。
熱心公益,廣受讚譽
續志先出生在山西省的一個名門望族之家。在她的生平介紹冊頁的封底,印有一幅她生前畫過的臘梅畫,象徵着這位老人的才華和凜然氣節。
一九三七年,正在太原女子中學讀書的續志先,投身抗日並加入中共,先後任山西省五台縣婦救會主任、河北省平山縣區委宣傳部長等職,在戰火硝烟中出生入死。解放後,她先在團中央工作,後調動到河北省工業廳、廣東省輕工廳。因為她姐姐嫁給閻錫山的的堂兄,隨着閻錫山到了台灣,檔案一直寫着「內部控制」,儘管她人品才華出眾,一個三八式幹部卻任科級職務二十多年直到打倒四人幫,但她並無怨言,繼續為國效力,從沒有一天鬆懈。
從一九五六年開始,她長期擔任廣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後任廣東省工藝美術工業公司副總。她被一大批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稱為「我們的續大姐」,為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一九七八年調入新華社總社先後參與了《半月談》和《瞭望》雜誌社的創辦直到離休。離休後的她再次煥發青春,她的素描,她的國畫,像她的人一樣從裏向外散發着高貴雅致美麗的魅力,令人愛不釋手。她畫山畫水畫花鳥也畫人,還畫護士,被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授予「創作研究員」,多幅國畫作品入選國家級名畫集以及名畫展,多幅作品獲創作獎,被國家級有關單位收藏,還獲得世界華人學會授予的「和諧社會建議突出人物」。一九九九年入編國家人事部人才辭典(第四卷),二○一一年被中國藝術家協會聘為終生名譽會長。她熱心公益事業,長年為家鄉小學及各種慈善專案捐款,並要求家人一起捐款,受到社會的廣泛讚譽。
豁達大度、先人後己
身為名門之後的續志先,留給人們最深刻印象的不僅是她抗戰激情歲月的風采,她表演《放下你的鞭子》的藝術的才華,更是她豁達大度、先人後己,把照顧別人當成己任的天性,只要朋友有需要,隨叫隨到,不離不棄。例如當兵期間,曾把自己的絲絨旗袍撕成碎片分給同學包東西、紮小辮子。她另一個特點是從不向組織伸手。她一生沒有為子女和自己的事向組織開過一次口。她離開廣州就主動退掉所住的房子,老伴分了房子,她又主動退掉新華社分給她住的房子;一九八七年小女兒出國留學,她主動去派出所取消女兒的戶口,原因是不能多領國家的糧票。她的口頭禪是「不要佔國家便宜」。當人們為房子不擇手段時,她卻說死後要把房子捐給國家,她還簽過把遺體捐給醫學研究的文件……。
女兒杜明明說:「解放後我奶奶從農村來,幾十年相處,我媽媽從來沒有對我奶奶說過一句重話,從沒紅過一次臉。儘管投身革命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媽媽卻一直美麗優雅,從不化妝的她到去世前還是那麼清麗。」
在去世前的下午,《瞭望》社長姬斌來看她,還聊了好一會雜誌和國家大事,晚上,她叫明明和阿姨一起躺在她牀邊,說:「你們太累了,快去休息吧。」就從容地閉上了美麗的眼睛。這是她留給親人最後的話。
參加告別儀式的除了姬斌和湯華等《瞭望》的同事,還有胡德平、陶斯亮、王雁南、馬曉力、王文章、李東東、于幼軍、邱晴、劉正榮、吳思、楊繼繩、徐慶全、姚監復、章立凡、韓鋼、胡冀燕、蔣彥永、老鬼、王濤、戴晴、樊雲芳、陳英、張定邦、張北英、李瓊、閻志美、孟元勳、張德星、續八寶等生前友好及家鄉親人二百多人。新華通訊社、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瞭望雜誌社、中國藝術研究院、炎黃春秋雜誌社、山西省定襄縣委王晨、田紀雲、李昭、李銳、何方、王蒙、馮健、梁衡、胡德華、吳象、袁鷹、邵燕祥、潘耀明等敬獻花圈。
(作者是本刊特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