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2016-7-30
二〇一六年八月號
飛虎故事:楊應求烈士傳略 (孔強生)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早上(香港時間為八日凌晨)日軍襲擊珍珠港,數小時後襲擊香港。二十五日英軍投降,十八天的攻防戰結束,香港淪陷,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漫長黑暗日子。
在日寇的鐵蹄下,民不聊生,饑饉遍地。在此期間,香港的抗日戰鬥並未停止。除眾所周知的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活動外,十四航空隊中美混合團(或稱中美聯隊)等盟國空軍曾數十次轟炸香港的機場、船塢、油庫等軍事目標,沉重打擊日軍,取得重大戰果,為每天在生死邊緣掙扎的香港市民帶來了勝利希望。
一九四四年二月十一日,盟軍空襲啟德機場,成功炸毀目標,並擊落日機多架,己方損失二架。混合團三大隊三十二中隊美籍隊員唐納德.克爾(Donald Kerr,或譯柯爾)中尉在機場附近跳傘,被東江縱隊和新界村民營救;中國隊員楊應求少尉(中美軍制不同,美軍飛行員軍銜一般為中尉,中國空軍則為少尉)則在廣東博羅迫降,十五日因傷重犧牲,年僅二十四歲。和大多數在抗戰中犧牲的年輕空軍烈士一樣,楊應求未婚,無子女,生平事迹僅在五十年代編印的《空軍忠烈錄》中有短短二段記載,現在知者無幾,身後寂寥。盟軍轟炸香港這一重要專題則長期資料不足,研究乏人。
本篇為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抗戰期間中美空軍轟炸香港」項目的一部分,據二○一五年九月和二○一六年四月在廣東潮安對楊烈士姪子楊時慶先生的訪問、本會其他口述訪談,及多方收集的檔案、戰史、報刊、族譜等資料整理撰寫。本項目獲得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的慷慨資助,特表謝意。另感謝關愛抗戰老兵網潮州志願者曾志鵬先生、華南師範大學林博小姐協助楊時慶先生的訪問,黃梓嵐、何斯華小姐整理部分錄音,周堅先生幫忙聯繫,胡洪菘先生、盧蘭小姐提供桂林空軍公墓現況的照片和資料。

粵籍空軍為抗戰英勇捐軀
楊應求烈士生於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六日,一九四四年二月十五日傷重犧牲,廣東潮安縣庵埠鎮外文村人。潮安建縣甚早,東晉咸和六年已置海陽縣,舊屬潮州府,一九一四年因與山東海陽縣同名,改為潮安。現為潮州市潮安區,中心城區即設在庵埠。方志云:潮州「當閩廣之衝……左連循贛,右瞰大洋」;潮安「後據山陵,前臨水澤」,韓江流經其境;庵埠曾「集百貨之舟,若蜂屯蟻聚」,清末因航道淤塞,地位被汕頭取代。
庵埠楊氏是大族,子孫繁衍,散居潮汕和海外。潮汕是著名僑鄉,移居新加坡等南洋地區者時間較早,人數較多。民初新加坡僑領楊纘文、楊書典即為庵埠文里村人,二○一五年代表新加坡政府出席北京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閱兵的楊榮文(曾任新加坡空軍參謀長、外交部長),祖籍也是庵埠文里村,均和楊應求同族。外文、文里原為一村,光緒末被新建成的潮汕鐵路一分為二,路東為外文里(現外文村),路西為內文里(現文里村)。
楊烈士的祖父垂翰公曾開設益順錢莊,光緒初年在庵埠建成老厝(老宅),由其子孫居住,至今尚存。三十年代作家楊邨人(族名啟源)是垂翰公二弟的長子,楊應求的堂叔。父親訓哲公、母親薛氏(庵埠薛隴人)、叔父和兄弟多人均旅居新加坡。長兄楊應榜早年畢業於當地萊佛士學校,後在新南僑女中執教兼任科學主任,擅長數理化,中英文皆佳,藏書甚豐,愛好旅遊和收集錢幣,一九六九年將退休前因病驟逝,妻子林錦茵有悼亡詩多首。二兄應志出繼薛隴舅家。三兄應康屬虎(一九一四年生),和楊應求本人(行四)返居國內。五弟應道約六十年代初曾由新加坡返鄉省親。六弟應球同父異母,居住原籍,五十年代移居海南。
楊應求少時聰慧,擅長數學,抗戰前就讀於廣州勷勤大學附中。一九三四年省立勷勤大學正式成立,紀念一九三一年十月在廣州病逝的粵籍國民黨元老古應芬(字勷勤),成為廣東除國立中山大學外的第二所公立大學。原省立工業專門學校改為勷勤大學工學院,廣州市立師範學校改為師範學院,並增設商學院。次年將師範學院附中(原師範學校附中)改為勷勤大學附中的師範和初中部,工學院附屬高中改為附中高中部。勷勤附中後數次易名,一九五二年與中山大學附中、嶺南大學附中等校合併為現華南師範大學附中。

(如欲閱讀全文,可選擇明報月刊iPad版,或到各大書報攤購買。)

(作者為中國近代史口述史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