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2019-5-30
二〇一九年六月號
編劇是怎樣煉成的(劉天賜)

無停辦了編劇訓練班已有多年,主事人認為:訓練出來的創作人,大都把好的劇本賣給他人,沒有歸屬感,但其大概忘記了無給予編劇的薪酬也比別人少很多吧。

編劇訓練班最初期於一九七三年,由許冠文開始搞。當年在舊廈天台一小房中上課。教的是「度Gag」及寫短劇(Sketch)。當年有十幾二十人參加,我只記得「何康喬」這名字,七十年代其仍在無編劇,後來轉職了。至於其他的同學名字都記不起了,估計沒有入行吧。

到了我回到《歡樂今宵》主政創作組時,收取了王晶、吳雨、吳金鴻、陳翹英、區華漢等。又收了許冠傑介紹來的黎彼得,日後成為填詞人和演員。

七十年代後期,又重開編劇訓練班,我請了商台一台主任、師傅級胡沙回來主教,由鄧偉雄主持大局。這些訓練班出了很多名編劇,包括花名「韋小寶」的韋家輝,令無在八十年代,競爭劇烈之中佔了優勢。好比《大時代》大家不會忘記吧,後來,我升了他做監製,有權力,更如虎添翼了。

電視台的製作,最後「話事人」是監製,他領了「命令」後,把預算做好,然後,分派角色。他有權力命令編審如何處理劇本。多數監製與劇本審閱及創作組成員一起「度」人物性格、劇本、分場。他亦要監督手下三至五名編導如何處理劇本,計劃拍攝日程、進度,支出的方向,還要講解主角性格等。實在有一萬件事,事事得親力親為。拍好的毛片也要先看,審查一下,忙過不亦樂乎!

然而,生死、榮辱、成敗都在此君手上。監製必須盡責,才有好成績。

學員中另外還有創作界精英如:張小嫻,她畢業於浸大,後來成為中港名小說作家。至於鄧特希,也是名製作及創作人。倪秉郎加入班時,老師胡沙發覺他的聲底很優秀,建議他試做播音員,後來,他果然成為播音界奇才呢。

同期,也有何麗全,現在亞視主腦人物,曾主政無非戲劇組。無「好橋」之人,張華標,並不是編劇訓練班同學,他很早便「投稿」,被《歡樂今宵》元老胡美屏拒絕了,她告訴我,張華標的「橋」,講一個背住妻子屍體的男人,尋路回家的故事,太恐怖了(太前衛了,後來,大陸有片《落葉歸根》似乎亦同一類)。華標失望走了,但不減他創作熱心,卒之成為很優秀的創作人。

編劇班中亦出了行政人員,如梁建璋(《上海灘》編劇,後來的創作主管)、彭濟材等等。支持長劇的有女將:陳麗華、曾淑娟、梁詠梅等等。轉行的,任報社名編輯也有張毅成等人。真是,創作界的「少林寺」呀!

掛一漏萬,大概有其他未上名的同學,請原諒。

至於吳昊、羅卡、亦舒、西城、三蘇、陳方、少雅、杜良媞、譚嬣、陳韻文等都是「外援大師」,不是訓練班同學。

已失傳的編劇「必殺技」

究竟電視連續劇怎寫呢?有何秘訣?恐怕祖師爺的秘訣失傳了。

首先,人是愛聽故事的動物,編劇一定要有「說故事的基本能力」,導演也要用鏡頭組合「說」好看的故事。

其次,人是有好奇心的,這是一切動力之源頭。古典章回小說,每章回尾段,必有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所有說書人(講古佬)都依靠「吊胃口」為生的。英文叫cliffhanger,「賣關子」猶如在懸崖上,「吊住你的心」。

知道吸引觀眾之原因,編劇先把「關子」計劃好。一小時連續劇,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約十五分鐘之內,先寫及想好此段結尾的「關子」,然後才下筆整段內容。在賣廣告時段,觀眾被設立的「關子」扣緊心弦,怎會轉台呢?

最後一段,十分重要,因為要觀眾明天繼續收看,「關子」須特別,且要落在主角、主線、主題上,才生效力。

最後五集,乃大結局,高潮所在,須加強內容。不可虎頭蛇尾,令觀眾失望。

再者,便是劇中人物的性格設置了。先有人物性格,才有劇情,是「人物性格發展故事」的鐵規律。

未創作故事前,先設定人物性格。我建議同學都隨身帶住筆記本,看見什麼有趣的人物、事物都馬上記下來,此乃「札記」(如契訶夫札記)。現在,一個智能電話便可作札記了。此外,觀察力乃創作人的利刃,我們不講「靈感」,只講「敏感」!一見到人、事便馬上吸收為己用。這是敏感,日常生活中,便有大量寫作素材了,運用得宜,劇本便好了。

更鼓勵編劇要多生活,生活才有感受,引起思維、反省;多戀愛、多失戀才可寫好愛情故事。從生活中來,高於生活。

還有,凡創作人都要有莫大之好奇心及探索精神。事事都好奇,喜研究,查找原因。

我希望編劇「全能」,一定是「雜家」,什麼都知道,想知道(學校所教一定不足)。不可偏重某一項知識。不論喜劇、悲劇、武俠、文藝等都可以應付。

中國的編劇掙錢困難,要多才多藝才行的。

(作者為香港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