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當年,無電視設有文教組,負責社會教育的工作。
民營電視台很多是上市公司,當會為股東們努力掙取金錢。電視台經營成本甚大(現在估計要一百二十億港元),主要靠各類廣告收入。加入其他競爭者後,便要於節目質素上作競爭,成本亦是巨不可言的。
香港電視台做文教節目真是困難重重。因為在「黃金時段」播出,會失客。太多觀眾靠在電視旁邊只希望看官能刺激、大明星亮相和激烈動作的戲劇,或是新聞。很少人因為「文教」或接收知識而開機的。老闆都看收視報告,因為這報告由廣告商匯資做的,目的是以科學方法搜集商業上的數據,好作參考投資於哪一時段?吸引哪一族群?安排分配廣告費。文教嘛,收看觀眾少,又非商業對象人群,做此類節目,很難成事!可是,有責任心的製作人不由得不做(只有向錢看的,才不做文教節目)。
幸運地當時無的負責人並不如此想,感覺到身負社會責任。
首先,澳洲人買了亞洲電視後,並不以戲劇性節目「攻擊」無綜藝節目《歡樂今宵》,改用巨額遊戲,這是看扁了香港觀眾的心理,很多人認為「派錢節目」是「造馬」的。無也以派錢做節目《幸運星》應付(頭獎屯門一層樓)。其二,開始想在黃金時段,即六時半至十一時植入文教節目,同時舒一口壓迫氣。
我在台灣看了《每日一字》,這節目甚受歡迎。很簡單的布景、主持人座椅、茶几便是。每天教一個中國方塊字。形、音、義而已。但是,有些淺字,未必人人懂得,加以解說,溫故知新,亦一樂也。我們請了林佐翰先生主持,林先生追隨饒宗頤教授治宋詞,因愛好韻文,故多選詩詞字句作例。
後來按此,亦加有何文匯博士之《樂聲箴言》。接開始購買了大型紀錄片如《絲綢之路》、《西藏》等等,這些是國際聞名的紀錄片,令觀眾耳目一新,亦令到觀眾無形之中接受了愛國主義。
文教節目可以不枯燥
BBC對電影電視的價值分別定性為:娛樂性、資料性、教育性。三者不可偏廢,並且三者可以共存。文教節目本身可以不枯燥,內含有幽默感,主要視乎主持人的作風、說話的風趣態度和所舉的事例吧。
後來,無更加製作自創的動畫片《成語動畫廊》。這個故事要由眼光遠大的陳慶祥老總講起。
陳慶祥老總首先感覺到深圳必會加大發展,早應的人,能佔了先機。他看好了他日影視業發展,未必靠演員號召力,乃靠導演、編劇及畫師創作力。在那時仍未開發的八卦嶺購入逾萬尺的廠房,在國內各地招聘動畫師、上色師、背景師,並請了上海畫院藝術大師程十髮為顧問,加緊籌備深圳翡翠動畫廠的建立。我聘用了一起隨梁淑怡進入佳視的同事石少鳴任動畫廠經理。
我們的計劃是製作「動畫短片」,由我命名為《成語動畫廊》。《成語動畫廊》是一部以動畫手法解說成語的教育片,第一部於一九八七至一九八九年間由無電視全資擁有的翡翠動畫製作、在翡翠台黃金時段播放。中國大陸及台灣曾播放,有多種語言版本。這動畫的其中一位編導許誠毅因《史力加》系列而國際知名,影評人紀陶曾為這動畫擔任編導及造型設計,他負責「熊貓博士」及「助手YY」的造型。蔡志森亦是這動畫的其中一位編劇。主題音樂作曲者是譚裕明,資料審閱是朱溥生,監製是石少鳴。公司主席是本人。
這是充滿娛樂性的文教節目,取材於中國成語,加入暗藏於其中的教訓。小朋友看後,大多不期然心領神會,將片中的教訓銘記心中。這是潛移默化、不痕跡、不硬銷的國民教育。小朋友必然增長了國學知識,並且領略到中國文化的正面能量,比任何「洗腦式國民教育」來得自然及優良。今天,仍有很多觀眾懷念。
電視借用大氣電波傳遞,是免費入屋媒介。政府是用最基本的條件監管,既要令到當地觀眾有知情權,媒介有新聞採訪及發布的自由權,也要使市民享受到愉快的時光。媒介的承諾,不只於領受牌照時的應許,自己也要對社會抱有責任心,不偏不倚、中肯、持平地報道社會上的新聞,這尤其重要,視聽俱備,影響重大的。
潛移默化的文教,乃社會教育一環,不可輕視。只顧全股東們每年分取的紅利,利用大氣電波「公器私用」是不當的。雖然政府有廉政公署執法,但貪婪之念是無窮無盡,唯有經營者自律而已。
(作者為香港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