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自二○○四年香港特區政府計劃籌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至今,已歷近五個寒暑,其間,倡議設立「香港文學館」的呼聲始終未有間斷。不僅有書面倡議書和各界文化人士的聯署簽名上書,還舉辦過相關的各類文化研討會,但每有倡議之後卻難覓實質的行動支持,十分可惜。
二○○九年八月十日,由香港作家聯會、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辦,明報月刊雜誌社、香港文學雜誌社聯合協辦的「倡議建立香港文學館座談會」假香港城市大學舉行。本次活動由明報月刊社總編輯兼總經理潘耀明先生和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鄭培凱先生共同主持,多位著名學者和文化界人士出席並發言,從多方面討論文學館的建設實施和管理問題。潘耀明先生首先講道,「建立香港文學館的倡議已提出多年了,雖然意義重大,但始終未見具體的實施行動。這次活動,希望各位嘉賓能夠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盼望儘早促成文學館的建立,以樹立香港的文化地標,造福後代。」
香港文學界的缺失
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講座教授鍾玲和嶺南大學講座教授梁秉鈞雖然沒出席座談,但都發表了書面意見。鍾玲舉例說,北京有中國現代文學館,台灣有國立台灣文學館、高雄文學館、鍾理和紀念館等,可見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有設立文學館的必要。梁秉鈞通過比較香港與其他城市的文學發展,查找出香港文學界發展的缺失,並再次強調希望文學館的建立,能夠補足這個缺失。他指出,「自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至今,香港作家的許多作品猶未整理編選結集成書。未有一套較全面的香港作家選集及香港新文學大系,以致難以寫成完整的香港文學史。大眾對香港文學所知不多,年輕一代無法認識過去的傳統,難以把語文教育與本地生活經驗連接起來。」他盼望香港文學館的建立能夠承擔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能傳承文學傳統,並提升現代語文教學的水準。
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組主席寒山碧則表示,香港政府十分支持建立香港文學館,也看到了文化界和大眾的熱情和期許,但是長期以來,政府沒有拿到具體的建立方案,使得一次次的討論未能付諸實踐。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單周堯流露出對香港的中文教育和年輕一代的中文水平的擔憂,建議文學館應是一個多功能資料館,能夠多舉辦一些文學活動,讓文學重新進入大眾的視野,激發年輕一代的寫作興趣和提升大眾對中文的重視。香港專欄作家洪清田也建議,文學館可以是一個將各類文學活動集中在一起的場所,定期舉辦一些閱讀活動、文學評論活動等,既提供市民娛樂活動,又提升其文學素質和鑑賞水平。
可預見的建館困難
而香港浸會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家黃子平雖然盼望建館但不免憂心忡忡。他講道:「之前列舉的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都是以強大的國家機構為背景建成的,如果想設立具備一定規模的文學館,僅僅靠文化界人士的吶喊恐怕還是勢單力薄。然而即使有了政府的支持,在建館的精神理念和之後的管理中,仍不免出現許多複雜問題。即便文學館建成,對於香港的文學傳統和特色是否能不受外界干擾自由傳承也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台灣佛光大學教授黃維樑也有同樣的擔憂,他說「如果辦不好,不如不辦。」可見,建立文學館將遇到多重困難,而香港各界學者提出多方面思考,最終目標是希望能建成一個完善的香港文學館。
除了建館將要遇到的問題,多位學者對於文學館應有的水平和具體呈現的內容都提出了設想。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黃坤堯提出建立文學館必須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融合古今;二是有香港本色。他說:「香港文學的起點如果從南宋大量移民遷入新界算起,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其間各類詩文、戲劇,方言雜混,構成豐富多元的文學世界。文學館應對本土文學歷史的發展形成,做出系統梳理,從資料搜集到歸類整編都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香港作家吳萱人則具體指出香港文學的歸屬問題,要「以『中國香港』來解決多個時期『南來作家』的身份爭議,深入展現香港各個時期的中國文學身份屬性。」他談到香港文學館應該特別關注這個概念,而且條分縷析香港各個時期的文壇現象,例如英據時代的華文出版、新文學運動中的香港部分、流亡文學、兩岸四地「離岸文學」活動等。最後吳先生還特別提到文學館的管理問題,「由全港各文化、文學人士民主選任,自主自治,不受內地力量干預」 等。香港作家聯會副會長羅琅在結束講話中最後強調「文字與文學創作乃文化之根本,文學館的建立對於推動和創新文化發展都有不可小覷的力量。」
與會者一一提出寶貴意見後,會議也即將圓滿結束。鄭培凱先生與潘耀明先生總結發言,希望大家能夠持續關注這個問題,持續發聲,群策群力,促成香港政府儘快行動,而不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的支持。
(本刊助理編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