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我有一個妹妹,早年移民來美,芝加哥定居。十年前退休後隨夫回家鄉退休,在塘廈買入一個公寓,安享晚年。
一天,忽接妹夫來電,說妺妹因頭痛去塘廈人民醫院求醫,被強迫住院留醫,診斷為高危高血壓及腦出血,採用各種昂貴的藥物,病情卻日益惡化。我急忙吩咐妹夫與醫院交涉,取得病歷及腦部核磁共振成像(MRI)照片,發現血壓從未過高,而腦部核磁共振成像只有輕微老年性退化,並無出血跡象,卻用了大批毫不相干的藥物,花了十多萬元人民幣。我立刻吩咐妹夫接妹妹出院,回美定居治療。
我十分迷惑,妹妹以前有膽結石,也曾在同一醫院診治,先以超聲波作出診斷,再開刀切除膽囊,無論診斷、治療均屬上乘。為何同一醫院,卻有如此巨大的落差?經多方打聽,才知道內地的醫療服務參差,駭人的消息時有所聞,有熟悉國內醫療情況的醫生不諱言:「內地開的藥不會食死人,只是無效而已,除了藥不對症之外,就算用對了藥,分量也不對,本應是十毫克的分量,可能藥丸含量只有一毫克。而且常用國內藥物假稱外來藥品來騙人。醫德方面,也是金錢掛帥,全不以病人福祉為念。」要改善國內醫療服務,看來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一水之隔,香港卻具有全球最有效率的醫療護理系統,擁有優秀的醫護專業人才;也具備先進的醫療設施和技術,醫療服務質素之高,向來備受海內外人士推崇。我在想,隨近年來大灣區經濟起飛,如何打造一個健康灣區,推動優質醫療衛生服務,將香港優良的醫療技術,傳入珠三角九市,是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
據報道: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在一個討論粵港澳大灣區醫療發展論壇上指出,香港醫療的服務和管理模式可輸入內地,以助兩地醫療體系融合。
筆者認為,要建立優良的醫療服務,首要並不在醫生的水平和人數,國內醫學院的水準不低,可以培養出大批高水平的醫生。建立一個健全的制度,杜絕黑心醫護的不法行為,才是重中之重。
目前香港正缺乏醫護人員,要香港醫生到內地行醫不切實際,但香港醫生可到大灣區協助培訓內地醫療人員,令香港成為大灣區醫療培訓基地。將香港優良的醫療技術及管理條例,帶入珠三角九市,香港可以一方面強化其既有的獨特優勢,同時又可透過其充裕的專業人才,把香港的制度投射至大灣區,整合及優化他們的醫療衛生系統,將香港的服務和管理模式輸入其中,杜絕金錢掛帥的陋習,不失為一個最佳的可行辦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順潮建議香港發揮醫療方面優勢,與內地合辦醫學院,培養服務整個大灣區的醫療人才。早在二○○八年,香港大學醫學院已在深圳設立附屬醫院(又名濱海醫院),它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全額投資,採用港式管理的一座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與北大深圳醫院同為深圳最佳醫院。如果兩院能合併或保持密切溝通,不失為一個最佳的試驗點。
全國政協委員、世界家庭醫學組織候任主席李國棟提出「健康中國」願景,並建議先於大灣區試行五點策略,繼而推展到全國。他認為內地可參考香港,成立醫學專科學院及醫務委員會,加強專科執業人才的培訓,以及加強對醫生監管,改善醫患關係。李又認為內地應發展全科家庭醫學的基層醫療,亦應鼓勵醫生私人執業。他說,結合香港的科研能力,和內地在場地與人才方面的優勢,醫療結合創新科技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