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2024-8-30
二〇二四年九月號
外間很多反對貝聿銘的聲音(黃宇恆)

巴黎奧運圓滿結束,但相信香港運動員的破天荒佳績短時間內仍然會是大眾熱話,除此之外,巴黎奧運亦讓不少人的目光投向了當地迷人的建築,例如羅浮宮。

其實,羅浮宮亦與香港有一點關係,因為其最搶眼的組成部分、位於建築群中心地帶的巨型玻璃金字塔,就是由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建成的。

貝聿銘的大名,相信無人不知,因為他就是香港中銀大廈的建築師。貝氏為中國世家大族,貝聿銘雖在廣州出生,但童年時在香港成長,亦在香港留有不少重要作品,至今仍有家人留在香港發展,因此要說貝聿銘是半個香港人,亦不過份。

目前,西九文化區M+正在舉行「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覽,全面回顧貝聿銘的人生和重要作品,其中當然以羅浮宮金字塔和中銀大廈作為兩大賣點。

羅浮宮金字塔建造之初已面臨無數爭議,事關連巴黎鐵塔也不喜歡的巴黎市民,當然不可能喜歡前衛大膽的玻璃金字塔,但時任法國總統力排眾議,堅持任用貝聿銘參與羅浮宮擴建工程,才讓金字塔得以建成。時間證明一切,貝聿銘設計的羅浮宮金字塔已經成為了巴黎的象徵。

如果說,M+另一展覽「石漢瑞:化圖為語」聚焦的設計師石漢瑞(Henry Steiner),是以其筆下的匯豐銀行標誌和渣打銀行鈔票塑造了香港的文化內涵,貝聿銘的中銀大廈則是建構了香港面向世界的門面。

香港素來以維多利亞港天際線聞名於外,中銀大廈這座如刀一般的摩天樓聳立於香港島上,就如玻璃金字塔對於巴黎一樣,已經成為了世人對香港的印象。

展覽「貝聿銘:人生如建築」涵蓋貝聿銘生涯多個建築作品,大量珍貴草圖、手稿和模型本已十分精彩,不過,這次展覽最特別的是策展人整合了大量當時的剪報,側面反映社會對貝聿銘作品的看法,而貝聿銘永遠都是被罵的一方。

今天很多人已經將貝聿銘推上神壇,也許無法想像當年他曾被罵得狗血淋頭。為美國低收入戶建房屋被罵,為巴黎建羅浮宮亦被罵,幾乎每一個城市,都無法輕易接受貝聿銘破格而大膽的創意,但貝聿銘還是堅持相信自己,繼續創作,同時用作品說話,想方設法令大眾理解。

外間很多反對的聲音,但太過在意,只會令人寸步難行。任他們講,只要持續創作,時間就會證明自己是對的。建築和做人,大概是相同道理。

時間向前走,作品會說話,眾多摩天大樓與博物館成就了一代建築大師。對建築有興趣的話,不妨預留多點時間看看展覽,但沒有時間觀展也不要緊,因為無論身處世界各地,至少貝聿銘的作品,在可見的未來仍會陪伴着大家。

(作者為寫作人、流行文化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