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苑春秋
一次難忘經歷
暨南大學 顏丹敏
當手機被一鍵清空,你還剩下什麼?我只剩捧花和幾張拍立得相片。
這就是畢業典禮結束後的我。說來荒誕,幾乎與我回到宿舍同時,我的手機就開始無限重啟,毫無徵兆地壞掉。因為只是返校參加典禮,我沒有攜帶其他的電子設備,只好借用舍友的電腦,緊急備份了照片,緊接着就只剩下一個被格式化且開不了機的智慧手機—預示我已跨越本科階段,將以嶄新的面貌步入新的生活。
近乎失聯的狀態讓我焦慮得難以入眠,已到深夜,不方便致電父母,於是我借用舍友的手機插入電話卡短訊告知父母手機的情況(即使我努力措辭,但以「媽媽,我的手機壞了」開頭,怎麼都像是詐騙的口吻,第二日收到的回覆都是「你手機被偷了?」),再查找學校周邊的維修店舖和路線,掏出了壓箱底的所有現金,忐忑地踏上維修之路。
那天晚上,我望着手邊的捧花和幾張相紙發呆,失去了手機,似乎只有它們證明了我曾參加過畢業典禮。智慧手機讓我們能夠隨時查看和分享即時成像的電子相片,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成為我們記錄和回憶過去的最佳途徑,如果沒有備份,那麼失去的不僅是照片,可能還有已被浩瀚資訊淹沒的那些回憶,甚至,有些回憶只有憑藉手機裏的照片才能確確實實證明它存在過。
離開水的魚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 關嘉悅
水、食物、陽光、氧氣,這些要素基本上滿足了大部分生物的生存,然而對於人類來說,遠不止這些。自智能電話被發明出來那一刻開始,完全顛覆了以往流動電話的通話功能,變成人們生活上最重要的必需品之一,人們離開電話就彷彿魚離開水一樣,至少對於生於智能電話已經存在的時代的人來說,就是如此。
每當身處餐廳、地鐵,總會看見小孩為了玩電話而吵鬧着的情景,甚至會因為得不到電話哭得死去活來。「離開電話一會兒而已,有必要嗎?」每次我都會有這樣的疑惑,但仔細想想,或許我亦是相同的,只是我能夠掌控自己的「用電話時間」。二○二二年屯元天大停電事件,幾區電訊網絡都被徹底中斷,手中的智能電話不再「智能」,變成一個只可充當電子時鐘和手電筒的物件。比起停電帶來的炎熱和漆黑,最令我焦慮的,是無法使用智能電話獲取資訊和與外界溝通。與智能電話分隔的短短幾小時,就已經感覺到強烈的「戒斷反應」,彷如末日預告,讓我確切地感受到電話對於現代人的重要性。
人們對電話的依賴與日俱增,現在,電話已經足夠滿足我們基本生活需求,而我反而為此感到擔憂,網絡犯罪日益猖狂,私隱問題仍然存在,我們這球沙甸魚群卻只能在電訊網路這鯊魚的鰓邊竄逃。
顛覆世界
暨南大學 楊進
智能電話具有獨立的移動操作系統,可以通過安裝程序的方式來擴充功能,運算能力更強。其普及度極高,全球八十億人中約四十三億人擁有智能電話。它曾經、正在、即將改變人類的生活。
智能電話帶來的影響具有全面性和顛覆性。一方面,智能電話使大眾的日常、娛樂、學習、工作等各方面的生活變得更為便捷:從語音通話到視頻通話,從現金支付到移動支付,從俄羅斯方塊到各式各樣的掌遊,從線下課堂到線上課堂……另一方面,不良的生活習慣也對人的身心健康提出挑戰。
低頭族、近視眼、遊戲癮、社交焦慮症等新名詞不斷出現,越來越多人患上了手機依賴症。智能電話對青少年的影響尤為值得關注。我國未成年網民的手機使用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六點八,全球青少年手機依賴的流行率也達百分之二十五點七。青少年需要培養科學使用智能電話的意識。
而在科技發展呈現加速度的當下,智能電話無疑會再創新時代。曾經,蘋果的全屏手機代替了「大哥大」和「小靈通」;如今,5G智能電話將把超清視頻觀看、多人聯網VR手機遊戲、雲儲存、3D投影通話、萬物互聯等科幻生活照進現實。或許在某天,我們就能憑藉全息投影或元宇宙技術,用數據流中的虛擬形象在網絡世界的課堂中見面啦!
可以很智能
香港浸會大學 魚子
當今城市人擁有一部智能電話實在是等閒事。十多年前智能電話面世時,你手拿一個「小屏幕」,於地鐵上有意無意的顯擺,用這新潮玩意寫一下日程、使用一下在當時同樣是新玩意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式,彷彿就是車廂中的天王巨星。這邊裝作全神投入虛擬世界中,其實仍不時察看旁人,享受好奇、艷羨、和不屑中帶點羨慕的眼神,收穫分量堪比網上一個「讃」的認同。
如今城市的人機比例越來越低,為工作而持有兩部電話亦十分普遍,不用智能電話的反變成了異類。當智能電話已經失去了潮流的光環,在地鐵上捧着紙本小說閱讀竟變成了「復古」,成為「時尚」的一個子類。
香港人始終是偏向保守的。智能電話功能越發完善,什麼「多功能集於一身」已是基本,算不上賣點。然而大部分人或多或少仍保持着從前的生活模式,此點由人們大多仍帶銀包出門可見一斑。誰都知道一個智能電話已經取代了八達通、信用卡、現金等等等等。大概因為香港人喜歡「兩手準備」的思維,仍將生活層面上的各樣切割,免得失一機而寸步難行。以致智能電話徒具智能,卻淪為坐車時避免跟別人四目相投的避難處。
智能電話可以很智能,卻可以逼得部分使用者好像智障一般。既然大家都習慣掏出各種會員卡也不願打開已經下載過卻不愛使用的應用程式,那麼對手上這機器不甚了解亦情有可原。其實智能電話的應用跟四十年前電腦普及時不很相像嗎?日夜上網遊戲,卻不懂操作文書軟件的大有人在。尤其當資本開始傾向「自助服務」式消費後,越多的功能卻使用家卻步,習慣「不懂就問」的群眾更是無所適從。電子機票?不懂用。掃碼下單?也不曉。當服務員不情不願的掏出自己的電子儀器時,還不忘白你一眼。
唉,因着潮流,不願將生活全與電話連接反倒變成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