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特輯
2016-6-30
二〇一六年七月號
楊絳作品掠影 (胡真才)

楊絳先生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即以寫散文和短篇小說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一九三五至一九三八年她同錢鍾書先生一道留學英法,回國後定居上海。四十年代初,迫於生計,連續創作劇本《弄真成假》、《稱心如意》、《風絮》和《遊戲人間》,後者於一九四四年在上海巴黎大戲院上演,但劇本未能留存下來。彼時楊絳在「孤島」享有很高聲譽,據說人們在介紹錢鍾書時,一般稱「他是楊絳的丈夫」。在此期間,楊絳還翻譯了理論著作《一九三九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一九四八年出版)。一九四九年,她與錢先生一同受聘到清華大學任教。一九五二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又同錢先生一道調入文學研究所外文組(即後來的社科院外文所,但當時其編制仍屬新北大,工作由中宣部直接領導)。自此她便把閱讀和研究外國文學作品視為自己的畢生事業。可是,在那極左思潮橫行的歲月,她的研究文章或創作不僅不易發表,反而因「缺乏紅線貫穿」而屢受責難。於是,她將工作轉向外國文學名著的翻譯。


譯《堂吉訶德》經歷九死一生
一九五○年初,先生從英譯本轉譯的西班牙名著《小癩子》出版。一九五四年譯畢法國作家勒薩日的長篇流浪漢小說《吉爾.布拉斯》,譯作先在《世界文學》雜誌上分期刊出,後於一九五六年正式出書。先生曾說,譯《吉爾.布拉斯》是緣於女兒錢瑗幼小時,錢先生拿該書原文版給女兒講述,常常把女兒逗得咯咯大笑。但她翻譯了《吉爾.布拉斯》之後才發現錢先生所講故事與該書情節並不一致,原來錢先生是在「戲說」《吉爾.布拉斯》。這部書出版後得到讀者好評,當年的「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編委會領導、中宣部副部長林默涵因讀過該譯本,遂直接約請楊先生為上述「名著叢書」翻譯西班牙名著《堂吉訶德》,並告訴她從英文或法文本轉譯均可。但楊先生將兩個譯本比對之後,毅然決定要自學西班牙語,直接從母語翻譯該書。於是就有了二十年後從西班牙文直接翻譯的《堂吉訶德》中譯本首次面世。

(如欲閱讀全文,可選擇明報月刊iPad版,或到各大書報攤購買。)

(作者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