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特輯
2018-2-28
二〇一八年三月號
菁莪毓士度金針--饒公與浸大饒宗頤國學院 (陳 致)

二○○○年來香港之前,當然飫聞饒先生之盛名,也讀了不少先生的著作。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書的時候就知道,饒先生是這裏中文系的創系系主任。但第一次見饒先生,是在二○○二年。當時先生在中文大學有個演講,是關於古史中玄鳥的傳說。講座中,聽者如雲,坐滿了中文大學的大講堂;饒先生則舉凡甲骨、金文、器物、文獻,縱橫出入,令人折服。特別是舉證甲骨文中「玄鳥」的合文,是此前我未曾注意到的。
其後,二○一○年,陳新滋校長接掌浸會大學校政,頗有意在浸大推動傳統文史的研究,我當時任中文系主任,他跟我談了些想法,並讓我起草一個研究計劃,可以向社會賢達籌募資金,尋求支持。我和同事及同行朋友們討論之後,提出在浸會大學成立一個「國學與漢學研究院」,使之成為諸多漢學機構與國學機構交流溝通、各國學者切磋琢磨之地。過了不久,忽接到校長的電話,校長高興地告訴我說,你們可以好好做些事情了。原來,校長得到饒宗頤基金會主席、饒宗頤學術館之友的創立人孫少文先生的大力支持。於是,浸大二○一一年十月成立了「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之時,我們召開了一個「簡帛、經典、古史」研究的國際會議,饒先生以九十五歲的高齡也親臨到場主禮。會後我們出版了《簡帛.經典.古史》一書。饒先生還手書「開物成務」四字卷軸,送給我作紀念。

(如欲閱讀全文,可到「網上商店」購買下載版,或到各大書報攤購買印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