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特輯
2018-11-30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號
重提與金庸先生合招博士生(陳平原)

金庸先生去世那天(十月三十日),我先後接受了十家媒體的電話採訪。除了變法子說好話,我再三強調,本人只是一個金庸小說的讀者,最多算半個研究者,與查先生本人並無深交,不能謬托知己。好在不久前北大出版社推出《千古文人俠客夢》增訂版,其中有幾篇談金庸的長文短札,於是被廣泛摘編。記者中有知根知底的,一定要我談與金庸先生在浙江大學合作招收博士生的事,我都謝絕了。事情是真的,我在〈很遺憾,沒能補好台〉(初刊二○一五年八月一日《明報》及《明月》二○一五年八月號)中曾提及;但電話中說不清楚,怕有蹭熱度或拉大旗作虎皮的嫌疑。
沒想到《明報月刊》準備出紀念專號,還是指定我談這個話題。想想也是,金庸作為小說家的歷史地位及貢獻,能說的我都說了。而且,比我更專業的研究者多的是,不缺我這一篇。反倒是其一九九九年出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以及招收博士生一事,從一開始就意見紛紜,眾聲喧嘩中,真正體貼入微的極少。我作為半個當事人,確實有多說幾句的必要。

招收歷史和文學方向博士生
先說大的判斷,當初新浙江大學成立,請查良鏞先生出任人文學院院長,既有減少四校合併中人事矛盾的考慮,也是借用其巨大名聲,為新浙大造勢。此舉確有效果,一時間,關於金庸任職浙大的報道鋪天蓋地。可作為制度設計,院長只是遙領,日常事務由常務副院長負責,並不是好主意。某種意義上,等於把基於友情臨危受命的查先生放在火上烤,所有的矛盾都會以此為突破口。誰都明白,名滿天下的金庸不缺院長這個頭銜,可「在其位」而又無法「謀其政」,還是會招來不少非議的。更何況,金庸先生不熟悉大學情況,對招收博士生提出不切實際的高標準,且定位不是很準確,因而引來學界一片噓聲。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在一次學術會議上提出,與其讓金庸在歷史系招收隋唐史或中西交通史方向的博士生,不如在中文系招收「歷史和文學」方向博士生。沒想到浙大從善如流,與金庸先生一番協商後,真的打出招牌,讓他和我合帶博士生。

渾然不知江湖風波惡
確實是「紙上得來終覺淺」,讀了那麼多年武俠小說,渾然不知「江湖風波惡」。浙大一提出邀請,我就欣然接受,還自信有能力幫金庸先生圓這個教育夢。事後才知道,當初浙大不少人想與金庸先生合作掛牌,覺得那是莫大的榮譽;浙大之所以找到我,除了我原本就是他們的兼職教授,又是率先倡議者,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擔心校內擺不平,乾脆找一個外來的和尚。帶博士生沒什麼了不起,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與學術眼光,再就是願意用心思、花時間;前者查先生綽綽有餘,後者我以及浙大的同事本可以幫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