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特輯
一九五○年十月五日,香港《大公報》出晚報,名曰《新晚報》,我愛其兩個副刊,雜文的「下午茶座」、小說的「天方夜談」。稍後,以投稿關係,見到前一個版的編者,原來是由《大公報》翻譯查良鏞先生兼任。他是浙江海寧人。當地有個傳說,乾隆皇本是海寧陳家子,被人以「狸貓換太子」手法混入宮廷,後來繼承帝位。查以此題材寫成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一九五五年,在《新晚報》的「天方夜談」版發表,大受歡迎。
查以金庸為寫小說的筆名,始於這一篇。本文以後提到他,也只用金庸這筆名。
與此同時或稍後,金庸一邊在《大公報》任翻譯,一邊到長城電影公司任編劇兼寫作電影歌曲,與音樂家于(黃玉麟)合作。他以林歡之名作詞,由于作曲。我印象最深的是《門邊一樹碧桃花》。據于說,金庸很認真,就門邊還是門前,反覆斟酌,最後決定用門邊。這就像唐朝的韓愈同賈島討論對方的詩句「僧敲月下門」,究竟用敲字好還是用推字好,反覆推敲,最後決定用敲字這樣的認真。
林歡(金庸)、于合作的歌曲,有一系列都是由張露(當時以政治原因改名陳露)主唱,極具民歌風味。
金庸自辦報紙 飛出樊籬
金庸寫武俠小說,繼《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連載,有《碧血劍》、《射鵰英雄傳》,於一九五八至一九五九年,我看到《射鵰》在《香港商報》副刊連載。此時《新晚報》的銷路,已被《香港商報》超越。不少人認為,金庸的武俠小說是一個因素。此時傳出消息:金庸要自辦報紙,武俠小說要在自己的報紙發表。果然,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日,《明報》就誕生了。
《明報》得毋創辦得太快?就為了自辦報紙自寫武俠小說這麼簡單?當然不是。金庸出身地主階級,在左報工作,處境與心境如何可知。一九五九年以前,內地一連串的鬥爭,開國元勳、昔日領袖也不免被牽連;「大躍進」帶來後果,令金庸覺得可以飛出樊籬。
《明報》初創,金庸與他中學時期的同學沈寶新合作,小股本。班底呢?由他在電影公司工作時的同事潘粵生,加上金庸所賞識之雷煒坡,就草草成軍。初創的《明報》,八開單張四版,「伶星專欄」是主要賣點,有馬經,而港聞聊備一格,小說小報格調,只能面對小市民。而小市民報紙《成報》、《紅綠晚報》各有幾萬紙,要在空隙生存,很辛苦啊!
「伶星專欄」欄主雷煒坡,少時好學,從上海畢倚虹的鴛鴦蝴蝶派小說,到俄國契訶夫(柴霍甫)、法國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無不涉獵。金庸是否就此識他於牝牡驪黃之外?
(如欲閱讀全文,可到「網上商店」購買下載版,或到各大書報攤購買印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