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動向
2011-4-2
二〇一一年四月號
走向廿一世紀的佛教 (李焯芬)

  二〇一〇年九月,香港中華佛教文化院在楊釗居士的倡導下,舉辦了一個莊嚴隆重的「中華佛教宗風論壇」。中國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專家學者們大都參與了這個盛會,並回顧了中國佛教過去一百年的歷史進程。會議開幕後,知名學者、前人大副委員長許嘉璐教授以二十世紀人間佛教運動的始創者太虛大師為題,作了精闢的主題演講。論壇隨後亦環繞着二十世紀人間佛教的發展展開深入研討。筆者認為,這次論壇主題鮮明,討論十分聚焦,成果亦十分顯著。

人間佛教有助紓解生活壓力

  二十世紀是中國佛教從山林走向人間,從低谷走向蓬勃發展的世紀。在太虛大師、印順長老、趙樸初居士、星雲大師等倡導下,人間佛教成了一個波瀾壯闊的社會運動。以台灣佛光山為例,星雲大師以極其生活化的語言弘法,吸引了數以百萬計信眾。佛光山文教單位把大量佛教典籍譯成白話文,以利流通,並通過電視、報章、網頁等媒體及工具進行弘法工作。佛光山又在全球各地辦了多所佛教學院和大學,積極培養人材,以便讓更多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了解佛教。台灣的慈濟功德會,一向以救災扶危見稱,其實亦是佛教走向人間、服務社會的一個好例子。除此之外,兩岸四地乃至海外,還有許許多多積極推動人間佛教的高僧大德和社會人士,蔚然成風,難以一一盡錄。以香港為例,過去十多年間,有志研習佛法的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越來越多。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辦的佛學碩士及漢文佛典課程,多年來均額滿向隅。其他院校和佛教團體辦的課程,亦廣受市民歡迎。讀者只要翻閱一下佛教雙周刊《溫暖人間》,便可感受到佛學教育在今日香港的蓬勃。二〇一〇年十一月,越南高僧一行禪師來港,在會展舉辦了一場佛學講座,出席者逾八千人,其中不乏城中名人,還包括一些天主教的神父和修女。全場肅靜聆聽,氣氛令人動容。這亦反映了不少人願意了解佛教、學習佛法的潮流。

  或許有人會感到奇怪:在科學昌明的今天,為何仍有這麼多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對佛教感興趣?這和我們的現代生活不無關係。科技的進步和通訊的發達,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但也同時增加了現代城市人的壓力。許多上班族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晚上八點或九點以後才下班的人比比皆是。不少人回家後還得用電腦或電話繼續工作或作業務聯繫。專上教育越來越普及,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工作職位僧多粥少,晉升的機會也比以前少了。商業社會和職場裏的競爭日趨激烈。凡此種種,均可構成現代城市人的生活壓力和煩惱。佛教提倡的禪定靜慮能幫助人紓解精神壓力,讓人活得更舒心、更自在。許多人認為佛學是一種生活智慧。它的因緣觀讓人明白世間萬事萬物(包括人生路上的成敗得失、喜怒哀樂)背後皆有其因緣(或原因)。洞悉這些原因,便能更坦然地面對各種變化或逆境。佛學中的「四諦觀」,亦能助人客觀冷靜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許多人在研習佛法後,覺得自己能生活得更有智慧,在緊張繁忙的現代生活中變得更從容不迫,輕安自在。這也就是今天眾多「潮人」願意研習佛理的關鍵原因。影響所及,佛教信眾也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

利用電子媒體向年輕人弘揚佛法

  有見及此,一些佛教團體近年亦積極展開了讓年輕人接觸並研習佛法的工作,包括香港佛光協會的青年分會、香港佛教聯合會的弘法使者團(輔導法師:衍空法師)、香港東蓮覺苑弘法精舍舉辦的青年音樂會系列和青年領袖溝通才能培訓課程等。內地則包括已辦了十七屆的河北柏林禪寺大學生夏令營、深圳弘法寺青年生活等。以東蓮覺苑為例,該苑董事衍空法師、苑長僧澈法師,以及弘法精舍的主持法護法師一貫從事青年工作,近年尤其活躍。東蓮覺苑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由何東爵士及其夫人張蓮覺居士創立,對香港佛教早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它也是香港佛教聯合會創會初期的會址所在。許多老一輩的香港佛教領袖,早年均曾在此修習佛法。近年來,在上任主席何鴻毅先生的積極倡導下,東蓮覺苑投入大量資源,在法護法師的主理下,建立了一個內容包羅萬象的「佛門網」(buddhistdoor.com),以中英文雙語編寫,流通全球,二〇一〇年的點擊次數達六百萬人次,被谷歌(Google)列為全球最受歡迎、最多人點擊的佛教資訊網站之一。作為一位資深傳媒人,何先生深諳年輕人上網獲取各種資訊將越來越普遍,因此悉心構建這個「佛門網」,務求在內容豐富之餘還能引起年輕人的興趣,結合他們的生活。毫無疑問,電子時代將為佛教帶來不少新的機遇與挑戰;佛教的弘法工作也要與時並進。

  也是在河鴻毅先生的倡導下,東蓮覺苑近十年的另一個工作重點是贊助大學的佛學教育,包括香港大學、多倫多大學、國際佛教大學(泰國)等。此外,何先生還自資贊助了卑詩大學(加拿大溫哥華)、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佛學課程;目的正是為了讓大學生接觸佛法。影響所及,近年許多歐美的名牌大學也相繼開辦佛學課程,反映了年輕人對佛學的興趣正方興未艾。

  二十世紀是人間佛教運動由興起到蓮勃發展的世紀。二十一世紀將是人間佛教更全面融入社會、融入生活,更年輕化、更電子化的世紀。佛教的基本教理「緣起觀」及「四諦觀」等,均能幫助現代人生活得更有智慧,讓人在高度競爭、壓力日大的現代社會中活得更自在。愛因斯坦曾謂佛教是最能契合現代科學的宗教。現代醫學與神經科學,已充分證明了禪修對培育人的專注力和平常心大有禆益。不難預見:二十一世紀的人間佛教,將成為人類共有的生活智慧和精神財富。

  (作者是本刊顧問、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