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動向
2016-4-30
二〇一六年五月號
真正的教育和真正的修養:訪閔福德教授 (潘耀明、陳 芳訪問、唐吉 記錄整理)

理雅各(James Legge,一八一五—一八九七)、翟理斯(Herbert Giles,一八四五—一九三五)、亞瑟.偉利(Arthur Waley,一八八九—一九六六)和霍克思(David Hawkes,一九二三—二○○九)是英國十九、二十世紀最著名的漢學家和翻譯大師,翻譯了大量中國重要經典和文學作品,影響深遠。
閔福德特地為莘莘學子開課,介紹上述四位大師。四位大師的性情、志向、發展或各有不同,然而他們的共同點,造就他們成為偉大的翻譯家。閔福德希望正在學習翻譯的年輕學生,明白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譯者,借鑑前人,做正確的事情。


辦學院推動真正的教育
何謂天才?意大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一四七五—一五六四)說:「耐性成就天才」(Genius is eternal patience)。「天才就是不斷修改、修改,再修改。我想告訴年輕人,他們必須有耐性、有恆心,必須肯下苦功。」閔福德說。
「我也想把握這個機會,講一講什麼是真正的教育(real education)、真正的修養。法國人有一個很重要的詞語叫formation,意思是教育、真正的教育或廣博教育(broad education)。這種教育強調經年累月的閱讀、學習,以及深入了解文化。因為法國人和法國的教育工作者相信並重視formation,因此他們很優秀。這個詞跟中文『修養』很相似,修養就是不僅僅學習技巧,還要學習做一個博學的人。我想對學生說說這些。」
閔福德很喜歡香港,其中一個原因正是,「香港學生積極勤奮,看到聽講座的年輕人,眼睛閃閃發亮,着實令人鼓舞。然而我要勸勉他們,不要走捷徑,這裏沒有捷徑,只有長長的路和必須培養耐性與毅力;他們必須多閱讀,多學習語言,多學習文化,也必須熱愛生活。」
閔福德強調,講課的目的不在於學術和研究的指導,而是以具體人物作例子,啟發學生,讓他們跟從學習,讓他們回家時會這樣想:應該多讀書,不要只顧玩平板電腦,上網玩電子遊戲,應該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

(如欲閱讀全文,可選擇明報月刊iPad版,或到各大書報攤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