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動向
2017-1-28
二〇一七年二月號
約翰.伯格的觀看視界(鄭政恆)

伯格和桑塔格
如果要列出文化藝術評論人的啟蒙之書,相信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一九三三—二○○四)的《反對闡釋》(Against Interpretation,一九六六)和約翰.伯格(John Berger,一九二六—二○一七)與他人合著《觀看之道》(Ways of Seeing,一九七二,又名《勢與藝七篇—觀賞的觀念》,有戴行鉞譯本),都必然榜上有名,桑塔格和伯格,是英語世界藝評界的雙璧,尤其得左翼知識分子的追捧。
他們都是在左翼興盛的年頭崛起,也在左翼沒落的年頭溘然長逝。桑塔格在小布殊成功連任時去世,以《旁觀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一書為「天鵝之歌」,伯格寫作不輟,在英國脫歐及特朗普成功當選後,在九十高齡時離世。
伯格和桑塔格,都顯而易見受到德國猶太裔思想家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影響,致力於在現代資本主義世界之中,反思和批判文化,桑塔格的對手,是單一的內容詮釋,於是她倡言新感受力。
伯格面對論敵,在《觀看之道》的第一章中已發動強勢攻擊。所謂舊有的看法,包括美、真理、天才、文明、形式、地位、品位等,就是將古代文化和藝術品神秘化,而他要做的是「針對圖中的影像,來審視今與昔現存的特殊關係。只有看清現今,我們才能對往昔提出恰當的問題。」換言之,伯格要提出另一種觀看之道,重視經驗與藝術的關連,為了大眾,將藝術從古董專家、統治階級、上層人士等專家小圈子中解放出來。他的觀看之道,當然是藝術評論,但政治觀點也昭然若揭。

(如欲閱讀全文,可到「網上商店」購買下載版,或到各大書報攤購買印刷本。)

(作者為香港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