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動向
2019-6-29
二〇一九年七月號
改革開放初期的權力格局(丁 東)

二○一八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改革開放的標誌,被確定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回顧改革開放的啟動,與國家中樞的一次權力轉移密切相關。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中國的最高領導人是華國鋒,他身兼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務院總理三職,在宣傳中被稱為英明領袖。在此一年前復出的鄧小平正在科學教育等領域積極出手,爭取民意。一九七八年十一月的中央工作會議是華國鋒主持召開的,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也是他提議的,但歷時三十六天的會議進程脫離了預先設計,陳雲等人發言對華國鋒的權威構成了挑戰。華國鋒沒有採取非常手段壓制挑戰,而是接受了權力失控的現實。《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中說:「華國鋒同志在會上着重強調了黨中央和各級黨委的集體領導。他提議:全國報刊宣傳和文藝作品要多歌頌工農兵群眾,多歌頌黨和老一輩革命家,少宣傳個人。全會完全同意並高度評價華國鋒同志的提議,認為這是黨內民主生活健全化的重要標誌。」「會議指出,一定要保障黨員在黨內對上級領導直至中央常委提出批評性意見的權利,一切不符合黨的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原則的做法應該堅決糾正。」這就昭示,權力中樞定於一尊的局面結束了。起初華國鋒仍是中央工作的主持者,但鄧小平、陳雲更有話語權。一九八○年十一屆五中全會決定恢復中央書記處,由胡耀邦擔任總書記。五屆人大第三次會議華國鋒辭去總理,由趙紫陽接任,華國鋒繼而辭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由胡耀邦和鄧小平分別接任。華、葉、鄧中樞變成了鄧、胡、趙中樞。中國進入鄧小平時代。

集體領導下的活躍思想

鄧小平時代之初並非定於一尊,而是鄧小平、陳雲的雙峰政治,其他元老也有程度不等的發言權。胡耀邦、趙紫陽在黨政一線主持工作,更非一言九鼎,不准妄議。當時宣布實行集體領導,不搞個人崇拜。改革開放的許多舉措,正是在這樣的格局下破冰啟航。萬里在安徽搞包產到戶,中央有人反對,鄧小平、胡耀邦支持;習仲勳、吳南生要求在廣東辦自由港(特區),華國鋒、鄧小平支持,陳雲不贊成,鄧力群要批「租界」,諸如此類,不一而足。舉一個例子:中國恢復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就要雇工。在改革開放之初,主流意識形態堅持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用工不是剝削,民營企業雇工就是剝削。所以,一九八○年以前官方規定「不許雇工」。一九八一年政策稍有鬆動,規定個體工商業可以請一兩個幫手,最多不超過四五個學徒,合在一起可雇七人。民營企業發育,很快突破了七人規模。黨員雇工引起了爭議。各地都有舉報,說黨員雇工超過人數限制,希望中紀委予以懲處。一些從事個體經營的黨員,也申訴自己響應號召,帶頭致富,不應受到批評處分。當時中紀委第一書記是陳雲,主持日常工作的是王鶴壽。

中紀委常委從一九八四年二月十四日起,先後舉行六次會議,討論從事個體經營的黨員雇工的政策界限。多數常委認為,黨員雇工超過七人就是剝削,應當開除黨籍。李昌獨持異議,他說﹕「這不僅是某些人的黨籍問題,而是關係到黨的農村政策,關係到要不要發展私營經濟,關係到改革開放的大局。短短兩三年內,個體私營經濟解決了幾百萬人就業問題,佔全國城鎮待業人員近三分之一。我們為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從基層黨組織到政府主管部門,花費了很多功夫,也沒解決多少問題。政策開了一個小口子,一下子就解決了幾百萬人的生活問題。我們不能置廣大老百姓生存而不顧,去堅守某些教條。現在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如何把經濟搞上去,穩妥解決城鄉數千萬人待業和勞力富餘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不是有沒有剝削現象的問題,而是社會能否穩定的問題了!」會議爭論激烈,無法達成一致,兩種意見到達中央書記處。當時,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提出了不贊成開除雇工黨員的意見,胡耀邦等表示同情。最後,中央書記處向鄧小平彙報,鄧小平表態:「不急於限制,看三年再說。」

改革開放的「二手時間」

由於當時中樞權力格局未定於一尊,於是政治、經濟、文化領域都有了嘗試、探索、選擇、博弈的空間。不論黨內黨外,思想趨於活躍,民主機制抬頭。《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在中央通過之前,由四千名高級幹部討論。人大制定《八二憲法》,社會曾經廣泛參與討論意見。一批青年經濟學人召開莫干山會議,都能影響國家經濟決策。

所謂改革,就是掙脫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所謂開放,首先是向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開放,包括向亞洲「四小龍」開放。對於跟隨毛澤東打天下的那一代共產黨人來說,衝破教條並不容易,所以當朝官員對於原有體制,要不要改、能不能改、怎麼去改、想法不一致,行動上有差異。官員隊伍裏出現了一批理想主義者,為國為民不計個人進退得失,成為改革開放的出頭鳥。鄧小平並沒擔任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職務,說他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是後來的稱頌。當時他就是摸着石頭過河,有大的想法和判斷,並沒具體的藍圖。他在世的時候,也沒有神化自己。

鄧小平畢竟是政治強人,他喜歡市場經濟,不喜歡民主政治。他對江澤民說:「毛在,毛說了算;我在,我說了算;什麼時候你說了算,我就放心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總書記、軍委主席、國家主席集於江澤民一身。少宣傳個人,反對個人崇拜,實行集體領導,便不再提了。改革開放進入了「二手時間」。

(作者為內地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