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動向
2020-2-28
二〇二〇年二月號
〔學苑春秋〕停課期間網上學習所感

學生真的會自動自覺上課?

十一月十一日九點二十一分,收到學校傳來的電郵,告知學生當日所有課堂及考試已取消。那天清晨,民眾發起了「黎明行動」。自那天起,每天都收到學校取消課堂的通知。直至十一月十五日,學校正式宣布轉為網上授課形式,課業的提交形式也有變動,讓同學們靜候導師安排。

大學的上課時間本已比中學自由,即使蹺課也沒人管,只要出席率足夠就沒事。現在換成網上授課的形式,倒是可以名正言順地不上學,出席率也不用算,十分自由。然而,自由代表着失去面對面授課的即時互動,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效能皆大大減低,得不償失。縱然導師會上傳課堂的錄音檔到內聯網,但又有多少學生真的會自動自覺上課?除了上課,部分考試也轉為網上形式,有些學生更會聯群結隊應試,互相「參考」,將同學間的友愛毫無保留地彰顯出來。

網上授課或許是學校唯一的應對方法,導師和同學都只能無奈接受。對於我這類不怎麼自律的學生而言,具規範的上課時間是相當重要的。但對一個香港人而言,自由更是我們不可缺失的瑰寶。更何況,學習從不止於課堂間。

香港教育大學 連樂君

失去現場一問一答切磋機會

大學注重教學相長,傳統課程一直以面對面授課為主,網上教學為輔,鼓勵同學即場討論與發問,所以各科分數的分配與課程安排總有一部分是課堂討論與評論其他同學的功課。大學宣布停課,改為網上授課,不但令同學難以深入掌握課程內容,也無法向朋輩學習。

大部分小組報告改在網上進行,同學需提早上傳簡報,然後在老師安排的網上平台匯報,至於不在港的同學則以錄音代替。網上匯報最大的缺點是組員間沒有互動,不能順暢地交接,因此我的小組選擇相約在咖啡店一起報告。而且對其他同學報告的評論,要經老師以電郵傳交,失去了現場一問一答的切磋機會。寫作的課程更是需要即場討論,「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老師安排傳閱和評論同學的創作,是因為改善作品必需建基在互相學習之上,參考別人意見才能使作品的意念清晰傳遞,但停課取消了圍讀作品的機會,同學由收集班上的意見變為只能從老師手中得到數句評語。

網上授課使教學變得單向,大學生學習也就不夠全面。

香港浸會大學 陳愷祺

傳統授課模式助學生多元發展

停課期間的網上授課,使學生與導師之間產生隔膜,學生學習能力變差。缺乏監管下,自理能力低的學生容易忽略導師的教學視頻。然而,導師為彌補教學上的缺乏,便增加課業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但此方法卻增加了學生的壓力,他們無法於各項課業中發揮最佳表現,更使他們失去充足時間掌握所有的教學內容。

相比傳統授課模式,導師與學生溝通方便,易於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安排更多元範疇的課業。導師在課堂上可透過學生反應來調節教學速度,即時解決學生疑難,增加互動以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另外,學生的學習無須只局限於書寫訓練,如課堂上的小組口頭匯報,能訓練學生團隊合作力與臨場應變技巧,助學生多元發展。可見後者可提供更全面的學習機會,較適合學生。

香港大學附屬學院 馮嘉晉

(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