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動向
2021-6-29
二〇二一年七月號
疫情下全港小學中文問答比賽龍爭虎鬥(文灼非)

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贊助的「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於五月底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總決賽,整整三個月共二十八場比賽仍然歷歷在目,學生的卓越表現超乎預期,令人喜出望外,整個過程,值得一記。

大家都讚歎後生可畏

去年底筆者曾撰文談及舉辦這次比賽的意義與目的,當時正值新冠疫情第四波來勢洶洶,能否邀請到原定五十四所小學參加比賽,仍是未知之數,形勢並不樂觀。幾經努力,終於邀請到超額的小學隊伍參加,真是一個奇蹟;有學校的確因受疫情影響要退出比賽,也有學校化險為夷,免除隔離,終於可以派學生參加賽事。參加的學校有來自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慈善團體、愛國機構、宗親會、同鄉會等;官立、津貼、直資、私立齊備,是香港教育的縮影,其中不乏傳統與新興名校,只欠國際學校參加。

在二十一世紀舉辦這樣一個中文常識問答比賽,究竟要考驗小學生什麼?如果沒有一個範圍,老師如何為同學備戰?為此我諮詢了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施仲謀教授,早在他擔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院長時,曾經編輯過適合高小學生閱讀的三冊《中華經典導讀》,涵蓋了由古代至清代的中國重要詩文,可以作為比賽的出題範圍,讓學生認真閱讀這些經得起歲月滄桑考驗的優美篇章。我也趁機會翻閱幾個出版社編輯的高小中文教科書,了解課文的內容與程度,構思出題範圍以外的題目。進入第二回合的同學還需要閱讀由施仲謀教授任職教大時策劃、主編的《三字經與現代社會》,書中用活潑有趣的圖文介紹三字經涵蓋豐富的語文、歷史、文化、倫理、哲學等知識,是一本雅俗共賞的中國古代百科全書,而且有現代意義,給學子一個為學與做人的指南。

「腹有詩書」初賽在古意盎然的饒宗頤文化館舉行,二月底舉行的開幕儀式邀請到教育局局長助理施俊輝主禮,他是早年的十優狀元,考進史丹福大學念書,學成回港後做過港大同學會書院通識科老師,之後加入政府在教育局服務,教育熱誠不減。當日有多位顧問及贊助機構代表出席,一起欣賞首場比賽同學的高水準表現,大家都讚歎後生可畏。這個比賽提供一個平台與機會,讓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有興趣學習傳統文化,也讓家長可以陪同子女重溫他們也可能涉獵過的古典篇章。

製成電視台特備節目

在春天的季節,饒宗頤文化館的花開得特別燦爛,比賽場館旁邊的小池塘種滿了蓮花,當同學剛搶答過《愛蓮說》的題目,再觀賞君子之花,想必有更深刻的體會。每場比賽我都邀請一至兩位來自十三家大學的學術顧問擔任評判,我則每一場都擔任,充分感受到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水平。直資學校的同學家境比較好,家長會陪伴觀賞比賽打氣,在限聚令下有不少溫馨場面。初賽一共十八場比賽在文化館舉行,很多同學都流連忘返,好好感受那裏的文化氣息。每次比賽我都邀請評判及兩位主持在文化館的西餐廳吃午飯,分享這次活動的感受。

第二回合的六場比賽及三場準決賽移師至香港樹仁大學舉行,新大樓演講廳的攝錄音響設備先進,而小學生有機會到大學進行比賽,是一種難得的體驗。由於得到新聞與傳播學系的全力支持,活動的攝製水準更高。晉身第二回合的學校都有相當實力,題目的難度需要作適當的提高,才可以分出高下。真正考驗同學的實力是搶答環節,三組同學爭分奪秒的互相競逐,當大家的分數都很接近時,正好考驗他們是否智勇雙全。進入準決賽,我們邀請無綫電視製作特備節目在電視播出,賽前賽後拍攝了不少同學的花絮及校長訪問,令活動精華可以進入社會與家庭,發揮更大影響力。

緊張而有風度的總決賽

總決賽在中文教研的殿堂級學府香港中文大學舉行,感激伍宜孫書院的鼎力支持,解決了物色比賽場地的難題。我們邀請了教育局楊潤雄局長主禮及發言,語常會主席黃嘉純律師致辭,他們都對這次活動能順利舉行表示支持與欣賞。最後三強拔萃女小學、吳氏宗親會泰伯紀念學校、英華小學連過三關,表現突出。當拔萃與英華在必答環節都全部答對,各加三十分時,那一刻的場面充滿電影感。搶答環節英華技高一籌,兩位四年級加一位五年級男學生挑戰三位六年級的女同學,比賽場面緊張不已。拔萃同學在知道勝算無望的情況下絕不氣餒,在最後一條搶答題將岳飛的《滿江紅》一字不漏全部背誦,把比賽推至高潮,令在場一百五十位觀眾擊節讚賞。評判李家文教授總結時鼓勵同學勝不驕,敗不餒,也欣賞落敗同學的風度。何文匯教授勉勵同學腹有詩書之餘,更要學會推己及人,他日好好貢獻社會。

由構思、策劃、申請、籌款、宣傳、推廣、聯絡、出題到舉行,半年多來公司團隊與顧問、評判、主持都盡心盡力,無懼疫情持續,辦好一個有意義的比賽,為孩子帶來一個趣味學好中文的難得機會。

(作者為「灼見名家」傳媒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