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動向
2022-5-27
二〇二二年六月號
〔師說師文〕提議一門不可缺少的課

看電影培育同理心

聖保羅書院 李浩榮老師

日常課堂節奏緊湊,放學後的興趣班倒可以隨我發揮,如師生一起觀賞名著改編的電影,在夕陽餘暉下,消除一日的煩悶塵勞。曹禺的戲劇深受易卜生影響,講解《雷雨》的那節課,我選播易卜生《玩偶之家》最後一幕。那是一九七三年電影版,由嘉麗.寶琳飾演妻子娜拉,安東尼.鶴健士扮演丈夫海爾茂。倆夫婦爭吵一輪,最終,娜拉摔門出走。嘭,一聲巨響後,我回頭觀望學生的反應,驚見其中一位男生竟流下淚來。課室一片闇黑,那兩行清澈的淚水,匯聚成一道銀河,於荒涼宇宙中,展露出高貴的璀璨。說高貴,因為女主角的不快樂引發了學生的感觸,超越了性別,跨越了年齡,少年的他,竟然懂得同情中年婦人婚後生命價值迷失的 哀困。大學時,我修讀《論語》,聽周國正教授說仁,就是將心比心。周老師問,我們看電影,見主角遭受迫害會為之難過,見情人終成眷屬會為之高興,分明是演戲,又與己利益無涉,何故如此投入?老師歸因於同理心,使人能易地而處,所以,我們見孺子將入於井而生惻隱之心,見祭牛觳觫過堂下而以羊易之。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儒家至善至美的品德,我們當然希望學生能全然吸收過去。然而,朝夕誦經,反覆抄寫,即使學生把〈論仁、論孝、論君子〉的問答要旨背默得滾瓜爛熟,道德也可以只是冰冷的分數。柏拉圖早已告誡世人:「被迫進行的學習是不能在心靈上生根的。」哲聖遂建議以遊戲的方式啟發學生,而電影不就是跟光影玩遊戲麼?

即時通訊軟件科

香港中文大學 潘銘基老師

人與人見面交流,談天說地,好不快活。不能相見,鴻雁傳情,因距離而生出美感。自從即時通訊軟件興起,配合智能手機,手機頓時變成打字機了。香港人慣用的即時通訊軟件,包括了WhatsApp、WeChat、Facebook Messenger、Signal等等。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除了至親以外,我們都不再打電話了。

使用即時通訊軟件作文字溝通,好處是可以使耳根清淨,沒有了余光中所說的催魂鈴煩惱。但卻在考驗寄訊者的文字功力。在學校裏,我們仍在講授實用文,什麼上款、下款、祝頌問候語,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是否實用,無人知曉。

疫情纏繞已過兩年,居家上班與上學,即時通訊軟件增添了玩樂以外的用處。每個人都會身處在無數的群組裏,收到了不一定適合在群組裏發放的信息。文字短訊的內容見證了語文程度的沒落,打錯字是小事,忘記了發文者與受文者的輩份才是使人扼腕歎息。跟老師發信息,應當用「您」而不用「你」;作為晚輩,應要在彼此對話裏作為發出最後信息的人。這些都是基本的禮貌。此外,不要發送過多的表情符號,不單予人不識字的感覺,更顯得有欠莊重。

在電視、電影裏,總會看到學生在學校裏將情信交給心儀對象的情節。今天,修書一封早已被時代的洪流刪汰了,如何利用文字短訊奪得心儀對象的芳心,相信會是重要的一門學問。

 

陪伴的學問

投稿人 王家祥老師

 

二十多年前,我仕途失意,遇上重重困難,朋友們總會用不同的方式來安慰我,但當時我總不能接受他們的安慰,情緒愈見低落,感到人生路上無光,未來一片灰暗。奇妙地,身邊出現了一位老友,每個星期,他總會找一天,陪伴我到尖東海旁,我們一起呆坐在欄杆上,呆坐了一整晚,他只是坐在我身旁聽我訴苦。他多次的陪伴,儘管令其女朋友醋意大發,他也在所不辭。今天,每當我回憶起他為我所作的一切,總覺得他的陪伴,比起那些千言萬語的安慰,還要發揮效用。

曾經歷中年危機的我,慶幸能遇上一位與自己同行的同事。他真誠的陪伴,為我倆建立了一個「男士空間」,我們互訴心聲、互相陪伴、互相扶持。同樣地,他陪伴我期間,不會急於給我安慰,也不會扮演專家指導我如何面對困境,他只是默默地在身旁陪伴我,這段時光真是美好!

環觀當下學生,他們面對的困難與挑戰比以往多,作為友人,發現身邊朋友遇上情緒困擾時,很多人未必懂得如何處理。因着上述的經歷,兩位好友就成為了我的榜樣。他們提醒我,作為別人患難中的陪伴者,應有以下特質:真誠的關心、懂聆聽、慎言、願意花上時間。要作為一名能造就他人的陪伴者並不容易,陪伴所需的時間頗長,每次往往要花上數小時。而且,陪伴者要不受負面情緒干擾,同時又能讓受助者看到新的方向,陪伴友人這任務頓時變得頗具挑戰性。你能否具備以上陪伴者的特質,成為造就他人的陪伴者?

 

休戚相關 愛護各班

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

樊達賢老師

 

記得在搭乘飛機時,總聽到安全提示:「先照顧自己,後關顧他人。」按理來說,此話亦不假。自顧不暇,又何來照顧他人的餘力呢?如果學生能在校園內修讀「關愛課」,不但有利個人身心發展,更有助塑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時下不擅管理個人情緒的學生比以往多,在疫情下只能上網課,更削弱學生主動向班主任、輔導老師、社工求助的動力。近年來不斷提倡「收集靜觀」、「成長型思維」、「正向教育」等等,若能整理成有系統的「關愛課」,將能教導學生靜下心來,釋放壓力。其中「靜觀」更主張把個人的心思和注意力,放回體內,留意自己呼吸的節奏,關心自身。「7-11呼吸法」、「靜觀伸展運動」及「靜觀進食」等,皆可融入課堂,讓學生體驗。假如學生在中學階段已懂得照顧個人情緒,將有利他們面對逆境,尤其是應對中六的文憑試時,將有一套合適的減壓方法,自己的情緒可靠自己照顧!

若稍為把眼光拉闊,一眾青少年在中學階段不但累積學科知識,更培養出一套「正向思維」,可為投身職場作好準備。就如懂得關心同工、擅於圓滑溝通、學會冷靜面對情緒波動等,將有利人際關係。親子相處時冷言相向,子女拒絕交談;港人因擠進車廂,出現肢體碰撞而產生口角等,以上衝突均是你我耳聞目睹,比比皆是。倘若「關愛種子」得以萌芽,要化解這類矛盾相信亦不是難事。

中學生年紀尚輕,不必強求他們懂得關愛他人,但希望學生在被愛中成長,學會愛護自己、照顧自己,相信必定是所有同工的教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