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與回應
一九八二至八三年初,當我寫完《紀念曲》,有如卸下重負。
那是一般人不大容易了解的重負:一個當年的紅衛兵,雖然沒有直接做過傷天害理的事,可是,「文革」初期卻曾跟着毛、江造反,是那股摧殘人性,毀滅文化惡流中的一滴水。當遠離是非之地,靜靜地閱讀一篇篇記敘無數文化人以至共產黨功臣,在文革中遭到慘無人道對待的文章時,我深深地反省、自責、懺悔,想做點什麼事來補過、贖罪。我是個音樂工作者,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寫一首曲子。
眾多「文革」冤魂與英雄,張志新讓我最震撼、感動。那是一位集良知、大勇、大愛、大智於一身,卻遭到人類歷史上以最野蠻、最殘酷方式被奪去生命的女性。
我醞釀數年,以上萬顆音符,為她堆砌了一座無形紀念碑。
一九八三年秋,帶着《紀念曲》手稿,我移居台灣,在剛成立不久的國立藝術學院(現台北藝術大學)任教。非常幸運,第二年,就與上揚唱片公司簽定了出版《鄉夢》小提琴作品專輯的合約。於是,有了《紀念曲》第一個正式錄音。後來,該曲的管弦樂伴奏版,也幸運地在一九九九年底由深圳交響樂團首演。
本來,我一直想等此曲有更理想的演奏版本與錄影,才放上網路。可是等了多年,都苦無機會。一轉眼,我已經退休,不能再等了。於是,把這兩個舊錄音找出來,重新製作,加上中英文解說字幕,公之於世。在YouTube網上分別有《紀念曲》管弦樂版和鋼琴版。
搜尋文章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