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與回應
2016-11-1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號
讀者來鴻(朱訊)

我是貴刊忠實的讀者,年屆八十五的老人。每月初收到《月刊》,我認真閱讀。因為她無論在政論時局、人文、歷史、各種專題等,內容很充實,有理,有據。所以不論長短文章都讀。
以九月號為例:「毛澤東忌辰有所思」邵燕祥的文章,真實、有理、膽大,寫出了許多事件。我在大陸工作期間,都糊裏糊塗。當時,也許太純、太笨。閱讀後才清醒。又如幾期連刊登有關《炎黃春秋》為「炎黃」鳴不平,我十分佩服編輯水平。
我是在一九五二年初,到內地政府參加革命,做過航運、陸運、民運(經營民間運輸工具)的管理工作。也做過商業、農業、下放農村五七幹校。慶幸不與人爭什麼,更不敢逞強。幸運地逃過各種政治運動的折磨。直至退休才完全解甩政治厄運。
我文化水平低(只讀過初中一年),但我在業餘時間漫無目標地讀各種各樣的書,也因此慢慢地學習寫新聞小塊文,偶也寫些新聞通訊。後在地區《農民》小報當過小記者。文革結束後,調到廣東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一月,花城出版社新建,我被調到花城,並一直搞讀者郵購和自辦發行圖書工作,直至退休。
開放改革初期,廣大知識界、青年、學生求知、讀書欲望很高。當時,各方面的圖書很暢銷,各方面的圖書很缺,根本滿足不了讀者要求。於是,各省市紛紛新建各方面專業出版社,打破了每個省市只有一家人民出版社的局面(北京、上海有幾家出版社),全國一下子增加幾百家出版社(廣東省就有十五家出版社)。出版社多,各方面圖書品種倍增。出版社經濟獨立,要自己找飯吃,又要發展出版事業。各個出版社為了生存,紛紛進行「圖書自辦發行」。
在國內辦出版社,是一件危險的事業。共產黨把圖書變為兩重性。一是政治制度、極左思潮統治,把圖書變成政治工具。出版社稍有「差錯」,輕則檢討批判,通報處分。重則吊銷書號(圖書書號由中央分配控制)或關閉出版社。二是圖書通過物流發到各地銷售網點賣出掙錢,養活自己,這是圖書的商品性。
花城出版社因靠近港、台,也能及時找到一些民主國家的名著,以及國內各層次讀者想讀的書。花城社一些領導為了讀者需求,出版了一些不合時宜的圖書。多次受到上級嚴重批評,要不斷地違心檢討(接受批判、審查)。正因為花城社要不斷檢討,廣大讀者更熱愛花城的書。我是搞圖書自辦發行的體力勞動者(搬書、打包、托運)也有時受到斥責。批評把某些「有問題的書」發得太快(要搶佔圖書市場我必須這樣做才算稱職)。在這時,我只好低下了頭繼續搞我的圖書發行。
退休後,我即離開這個行業。並定居香港(領有「香港居民身份證」、「回鄉證」),領老人生果金,享受香港醫療福利。在廣州還有退休工資及醫療等福利。清閒之餘,我感到應當把開放改革初期十年期間花城圖書自辦發行的歷史記錄下來。以便花城社有一天需寫出版社歷史時作為檔案參考。
貴刊創建五十年。可惜我在近幾年才有幸拜讀貴刊。我感到貴刊各方面文章都有。未知有沒有刊登過有關內地出版社圖書自辦發行資料。我考慮了許久,最終決定寄一份給貴刊,以供參考或存檔。敬祝貴刊
越辦越好!發行量猛增!
讀者 老人 朱訊
二○一六年九月廿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