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2016-8-31
二〇一六年九月號
文革後期批林批孔批《水滸》 (容 若)

到影響。左派比前更左,左報左風緊跟內地;「清理階級隊伍」甚而比內地更早。只因政治環境不同,未致鬧出人命。以《晶報》而言,客人身份的副刊作者也受「清理」。如作家高雄,曾以「史得」筆名在《大公》副刊寫小說《新寡》而獲文化部獎,得以改編成同名電影(主角夏夢),因涉嫌同《大公》的周榆瑞出走事件有關,《大公》、《晶報》同時「殺稿」,斷絕來往。《晶報》另有兩名副刊作者,一是左校(中華中學)教師,一是左派工會會員,都因以前曾在不同立場的機構任職,也受「清理」。其實《晶報》只用其文,非用其人,何況都是「自己人」,何必糾纏於往事?莫非效法內地文革要講出身、查歷史一套?把香港當成內地?


「側面報紙」餘下的一點寬容
我在《晶報》副刊有個講史專欄,每天插圖刊出,以老婦口吻,「三及第」文字寫成,旨在普及小市民的中史知識,欄名《太史婆講二十四史》,因受讀者歡迎,成了《晶報》創刊以來社論直接提到的兩個副刊連載之一(另一是童彥子以「伴霞樓主」筆名寫的武俠小說)。文革一聲炮響,傳來消息,指拙欄寫的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屬於要「破」之「舊」物,這顯然是依照江青搞文藝、搞戲曲的調子放言。妙在《文匯》、《大公》合辦的新豐廣告公司要出版《太史婆講二十四史》,派楊進琪先生來接洽。不知是否「上頭」認為《晶報》只是「側面報紙」,不必像《文》、《大》那麼緊跟文革講史「破舊立新」標準,無奈有人阻撓,《太史婆講二十四史》出書不成。拖到一九六九年《晶報》由極左領導把持,終於「腰斬」!
可能敝帚自珍吧,我感到可惜。有三個故事已準備材料,卻來不及寫:一是毛澤東所欣賞的岳飛「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打法,二是毛澤東常借用的宋儒朱熹哲學「一分為二」論,三是毛澤東的游擊戰術十六字訣出處——七百年前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一譯圖類)在三峰山之戰的打法。我要寫給「學習毛澤東思想」的小將參考,可惜無緣如願。
我奉命改寫「反懷柔小說」。蓋「反英抗暴」雖已叫停,還要「繼續追擊」。我為此走訪觀塘的美資「快捷」電子廠(當時香港最大電子廠,有女工六千),又走訪九座位小巴(當時的新興行業)司機十多人。我了解他們的「勞資關係」及生活苦況。問題在如何把矛頭指向港英?幸而「政策」改變,我可以寫我熟悉的《古語今談》。

(如欲閱讀全文,可選擇明報月刊iPad版,或到各大書報攤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