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一九五六年四月《晶報》籌辦期間,我獲安排主編娛樂版、助編電訊(要聞)版,於副刊開一欄「通天曉」(既是欄名也是筆名),主答日常科學問題;一俟信多了,擴展為「街坊服務版」,而專欄繼續發揮作用。「通天曉」一名,來自古之辯士,有所謂「天文地理,無所不通,經史百家,無所不曉」,對小市民具吸引力。莊子云:「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執筆時自是戰戰兢兢。
《晶報》五月五日創刊,此後不過十多天我調離編輯部,「通天曉」由《成報》過來之李清平代筆;李亦接替調編電訊之林壽齡副刊編輯職務。三年後,我與「通天曉」再續前緣,並主管副刊(事見《明報月刊》二○一四年第十期)。在此三年內,發生了「考起通天曉」風波。
《晶報》新措施應對考驗
李從《成報》過來時已屆中年。他早年受教育於舊式私塾,讀過唐詩、宋詞及《西廂記》、《紅樓夢》,愛好粵樂、對聯,但未接觸自然科學。總編輯陳霞子給以《十萬個為什麼》(註一),作為「通天曉」之錦囊。此書內容於小市民讀者,是新鮮事物—讀者多受舊風俗習慣影響,對舊式禮儀、坊間傳說以及節氣物候有興趣而一知半解,每愛探本尋源,以「通天曉」為師,且有崇拜感。一九五七年,「通天曉」得以擴編為「街坊服務版」,人稱李為「曉叔」,李亦以此作為他報撰稿之筆名。
(如欲閱讀全文,可到「網上商店」購買下載版,或到各大書報攤購買印刷本。)
(作者為資深報人、香港文字研究者。)
搜尋文章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