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一九五六年初,香港《晶報》籌辦期間,已定下為「屐板階級」服務及其「三普及」策略。所謂「三普及」,是使文化較低的讀者,逐步提高他們對世界知識、科學知識與歷史知識的水準。三者無明確界限,可以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晶報》始創,社長王以達「垂拱」於上,不直接管編務;總編輯陳霞子掌管編輯部(包括用人)及辦報方針、策略。我奉命助編國際新聞版與主編娛樂版,並在副刊有一欄「通天曉」(既是欄名也是筆名),解答讀者有關科學問題,以此為基礎,擴大為街坊服務版。陳重視世界大事,國際版編輯多人,且親自主持。他對我說:「你就在趣味、精編兩方面下工夫」,為此開了兩個欄目,一是「花邊新聞」,選寰宇趣事,用《千字文》式四字一句小標題;另一個是「當年今日事」,題材既關重要又是有趣的,他將以社論配合。如此措施,「三普及」格局具備雛型了。
一九五六年五月五日《晶報》創刊後約半個月,是「三普及」的嘗試階段。不料人事突變,我調離編輯部,連「通天曉」也要收筆,改由《成報》校對李清平接收(李兼編副刊),直到三年後,我才調回編輯部,且奉命「整頓」以通天曉為標誌
(如欲閱讀全文,可到「網上商店」購買下載版,或到各大書報攤購買印刷本。)
搜尋文章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