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2018-10-30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號
與南海十三郎七夜談(容 若)

一九五六年,初見南海十三郎,蓬頭垢面,語無倫次,露宿街頭;一九六四年再見他,完全是另一個人,與正常人無分別,語帶幽默,給我不少啟示,可惜只有七夜之談。
南海十三郎(一九一○—一九八四),原名江譽鏐,廣東南海人,曾用名江楓,前清太史江孔殷之子也,母是太史的六姨太杜氏。江譽鏐,兄弟排第十三,自號南海十三郎,省港報界、劇界多知之。既為庶出,在眾多異母兄中處境可知,逐漸養成倔強性格,憤世嫉俗;亦以此勤奮好學,登高望遠。
南海十三郎少時肄業廣州南武中學,以得罪師長開除出校;二十左右,考入香港大學醫學系。值「九一八」事變,參與校內抗日戲劇編演。他酷愛劇,加入在廣州成立之「覺先聲劇團」①為「打戲師爺」②編有《心聲淚影》、《梨香院》、《七十二銅城》、《女兒香》、《梁紅玉》、《燕歸人未歸》、《李香君》等多齣。
「七七」事變中,「覺先聲劇團」移師香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該團走澳門、往廣州灣(今湛江)入廣西。南海十三郎隨團而往。一九四二年,日軍逼廣西,該團不能繼續演出。時廣州報人,於省會淪陷後,走韶關,十三郎亦走韶關,與蔡逢甲等辦《中國報》,同時參與新靚就③在該地組成之「救亡劇團」,直至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一九四六年,內戰爆發,十三郎與湯仲光等在廣州辦《西南日報》,主張和平,針砭時弊。戰火燒近廣州,與一眾報人來香港。
南海十三郎辦報、編劇都是宣傳抗戰,他最不滿兩種人:一是抗戰時編演媚俗戲劇,一是淪陷期間繼續演出。對他們多所譏諷。加上妻離女散,心情不佳。回港後精神異常,或說與此等事有關。曾報警稱失去一雙鞋子,謂穿左腳的,為姓毛者所竊,穿右腳的為姓蔣者所竊,從此露宿街頭,或謂真狂,或謂佯狂。
一九五六年,香港《晶報》創刊,我當夜班,凌晨輒與同事到盧押道大牌檔「消夜」。一次,聞檔主呼叫:「南海十三郎來了!」只見來人蓬首垢面,直指我而問:「老同學裝作不相識?」欲待分辯,同事頻躡我足,即改口反問:「老同學吃艇仔粥還是及第粥?」只見其人笑道:「我吃的生魚片粥,這裏沒有!」說揚手而去。天放亮,我與同事沿軒尼詩道東行,過柯布連道口,即見有人擁氈側於騎樓底,乃十三郎也。

住院展七夜交往因緣
一九六四年,我要動手術入住銅鑼灣聖保祿醫院。

 

(如欲閱讀全文,可到「網上商店」購買下載版,或到各大書報攤購買印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