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七月書展,買了一本新的舊書—李樹芬醫生著的《香港外科醫生──六十年回憶錄》。李樹芬醫生的回憶錄,早於上世紀六十年代面世,今年是把中文版重新印行,比舊版本多了一些圖片。
筆者在港大醫學院第一天上課,就在沙宣道的李樹芬樓,不過當時並不知道李樹芬為當代名醫。醫學院當時還有一座白文信樓,是紀念西醫書院首任院長、熱帶醫學之父白文信(Patrick Manson)的。今天,李樹芬樓已拆卸,只剩下白文信樓。
李樹芬的一生極不平凡,經歷了清末民初的改朝換代,也渡過了艱苦的日據歲月。他的醫學之路也是與眾不同。他念的是香港西醫書院,是孫中山先生的學弟。他於一九○八年畢業,那時候西醫書院的文憑還不被當局承認。幸好他有機會到愛丁堡留學,極速取得學位。他本來是內科醫生,畢業十年後才改攻外科,日後成為胸外科名醫。對於一般醫生來說,這樣的履歷已相當亮麗。誰料到他三十六歲那年,更當上廣東公醫大學醫學院的校長,並兼任外科教授。公醫大學創院校長是傳教士達保羅醫生(達安輝教授的養父),學校後來併入中山大學的醫學院。李醫生最為一般港人熟知的,當然是他作為養和醫院創辦人的身份。
在香港近月躁動的氣氛下重讀李樹芬醫生的回憶錄,發覺從前忽略了他醫生以外的另一個身份。本書收錄了一幀頗為罕見的圖片,是廣東醫學共進會仝人與孫中山先生的合照。這幀照片在本書英文版未見收錄。共進會應為同盟會的分支,李樹芬又緣何成為革命黨?
李樹芬加入同盟會是由李自重介紹,當時他剛在書院念第二年,入會儀式由陳少白主持,地點是荷李活道《中國日報》報社。李樹芬與孫中山第一次見面,是在到港的郵船上,因為其時香港政府仍禁止孫先生上岸。從此,李就成為孫的追隨者。民國成立後,李獲邀成為民國的第一任衛生司司長,為廣州引入新的公共衛生制度。
當年支持革命的醫生,看來為數不少。前面提及的廣東共進會照片,可以見到坐在李樹芬旁的何高俊醫生,他是西醫書院一九○二年的畢業生,是副衛生司司長。在席的西醫書院畢業生,還有劉禮、王世恩和陳衍芬。陳衍芬是第一家由華人自辦的廣東光華醫學院的教務長。
李樹芬醫生的革命歲月並不長,不久他就回港繼續行醫,慢慢走進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