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已達一年了,疫苗逐漸登場,但藥物和免疫治療,未有出現所謂魔法子彈。回顧瘟疫的歷史,總會有各種各樣「神藥」出現。西醫雖說比較依靠科學,但不少治療其實也是基於臨床經驗。例如一八九四年鼠疫在香港流行時,西醫有什麼良法?官方報告書一般只有統計數字,甚少涉及實際臨床治療,當時西醫嘲笑中醫不濟,但西醫的治療以今天的眼光看,恐怕也是無效的。當年治療鼠疫,西醫的飲食療法包括雞精、洋酒,藥物主要處理症狀如吐瀉,再加上手術切開淋巴腺引流如此而已。當時的中國人覺得西法離奇,拒絕接受實不足為怪。
一百多年後的今天,西法已成主流,當中的轉折又是如何發生的呢?探討這個問題的角度,可以政府的政策扶西抑中來解說,但具體的消長,仍有不少地方可以探討。李三元先生的近著:《衝突、並存與延續—從廣華醫院看香港中西醫發展(一九一○年代至一九四○年代)》,以廣華醫院的入院總冊作為分析的切入點,指出中西醫治療住院病人的成效實際上不相伯仲,及至一九二五年,西醫婦產科的成功例子,才令本地居民相信西醫比本地治療方法更優越,令西醫於一九三○年代得以全面推行。
歷史研究當然最好能有原始材料,公立醫院戰前的檔案早於戰時散佚,因此廣華醫院的病人出入院登記病歷簿是本地醫療史的珍貴資料。這些寶物原來一直藏在院內的一間儲物室,大概十年前才偶然重見天日。幸好東華三院仝人識貨,否則這批殘破的舊物可能會被丟掉。這批出入院總冊,共有四百七十七冊,從一九一七年到一九四○年的一百五十七冊,是中式線裝紀錄。令到這批文物重生的是東華三院的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修復這些蟲蛀、殘破的舊冊,要有專業的復修員的協助,讓一百五十七本總冊舊貌變新顏是巨大的工程,辦公室仝人及義工可說居功至偉。
出入院總冊的內容很豐富,例如有每天出入院及死亡病人的姓名及贈醫、施藥和施棺人數的統計。就連每天醫院用於柴、米、油、炭和魚菜的支出都有列出,每位住院病人的紀錄,包括姓名、年歲、籍貫、住址、性別、病症、主治醫生、床號和出入院日期,有興趣研究醫療社會史的人,可以從中發掘出廣華醫院歷年照顧的是哪類病人。例如,從病人的地址,我們可以發現早年的病人不少是艇戶。病人入院的病症,雖然不是正式的出院診斷,但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一些病症如縮陽、腳氣病等,今天已幾乎不見,在當時的總冊卻仍可見不少病例,有興趣的研究者可以追蹤該病歷年的變化。
去年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舉辦了一系列與檔案有關的講座,其中一講是「一九三○至一九五○年代廣華醫院產房紀錄對我們的啟示」。廣華醫院產房是當年本港最多嬰兒出生的地方,所以該院的產房紀錄是研究本地婦女生育史的寶貴紀錄。在避孕還未流行的年代,產婦的履歷和今天自然很不同。那時候,難產甚至產婦死亡也不罕見,這一頁本地產科發展史,應可在檔案中找到答案。
香港沒有檔案法,舊病歷一般會定時銷毀。病史不能作為研究材料,實在可惜。統計數字雖然可以說明大概,但醫療的日常,還是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