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回顧上篇結尾時給予大家的小練習:走進大自然裏,跟它分享一件挑動你情感的事,往後持續去探訪大自然並觀察它,看看它要給你什麼訊息。以下分享一位朋友(化名阿美,我取得她的同意作分享)的小故事。
阿美是名失婚婦人,獨力看守着兩名孩子。剛踏入青春期的孩子開始反叛了,常挑戰阿美的底線要阿美就範,例如大兒子會說:「如果是爸爸,他一定會讓我自己做決定。」而小女兒則說:「你不讓我交友,難道想我嫁不出,像你那樣孤伶伶過餘生嗎?」阿美犧牲了自己寶貴的光陰去成就孩子們,卻沒收到正面的回饋,反而換來孩子不停的苛索與批評。和孩子的關係越鬧越僵,大家交流時總像是在打仗,教子的重擔把阿美壓得透不過氣來。
阿美接受了我的提議嘗試以大自然紓解鬱悶與心結,看看能得到什麼啟發。她走進一個距離市區不遠的大自然,找了條小溪,在澗石上坐下來靜靜凝視溪水。澗石沒長青苔所以沒很滑,讓她能平穩和安全的坐下來。水並不深,緩緩的在流動着。她凝視着潺潺溪水,心裏一字一句的吐着感受,怨自己的命運不好遇上負心漢,懷疑自己堅持帶着孩子是否錯誤的決定,甚至質疑自己是否好母親……她哀悼着過去,淚水沿着石縫滾滾而下,連同她的怨氣和傷感,也隨着溪水游到溪流的下方,最後連影子也不見了。
「明明是條很緩的小溪,怎麼要溜走時卻又可以那麼快?」阿美好奇不已。剛才差點被水流沖走的小魚,努力掙脫已成功躲到洞裏逃離危機,連小石頭也在不經不覺間輕輕移動了身軀,只有她牢牢坐在石頭上沒有動過,更可笑的是她竟然還在尋找掉了的淚兒。
阿美驟然醒來,時間流動,人事遷移,只有她常常活於從前。她跟前夫離婚時孩子只有五、六歲,但十年已過孩子不久後就已成人,她用的方法依舊是管制而非賦予自主。 阿美未能接受被人拋棄的事實,常在哭哭啼啼,濃濃的怨婦味趕走了往後的姻緣,連孩子也知道這是她的遺憾,卻只有她頑固的以為限制女兒的社交可免女兒受到傷害。
「坐在溪上我才發現原來時間可以溜走得這麼快,度日如年只是主觀感覺,一不留神我們可以錯過更多。或許我未必像魚兒那麼棒可逆流而上並躲於洞內避過一切,但我起碼可以像小石頭,隨着時間一點一點的做些改變,而非一成不變的站在原地。或許只有重新出發,我才可以追得上環境。楊博士,謝謝你把大自然介紹給我。」
阿美釋懷的微笑,讓我看到她有希望能跳出自我封鎖、與孩子和好、與周遭事物重拾正面的互動。持續去造訪大自然,可以是不同的地點,也可以是同一地點但不同的時間;讓自己的腦袋放空,也可以跟大自然分享密語。用心觀察、聆聽和感受,大自然的話語定能令我們參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