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今年是香港養和醫院的百周年紀念,為了慶祝醫院百年壽辰,醫院在香港醫學博物館以「醫療.培訓.科研」為主題,舉辦了醫院的百年歷史展。養和醫院於一九二二年成立,初時名為香江養和園。養和園作為首間由華人醫生開辦的私家醫院,象徵了華人醫生崛起,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香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本地醫學界當然以宗主國馬首是瞻,英國醫學會的香港分會自然就成為本地醫界的代表。本地華人醫生,特別是香港華人西醫書院的畢業生,因為學歷不為英國醫務委員會承認,根本被排拒在外。西醫書院併入香港大學,成為大學的醫學院後,畢業生的學歷才開始為政府認可,形成一股新的勢力。
華人西醫書院的畢業生,不少要遠赴外地行醫,留在香港的主要為華人醫局吸納,成為街坊醫生。養和醫院創院時的董事長何高俊醫生,就是其中一員。華人醫局由本地華人精英發起,自廿世紀初在港島區建立專門服務華人的診所和醫院,深受市民歡迎。一九二二年,華人醫局在西邊街開設贊育醫院,為本地產婦提供西式接產服務,深受華人信賴。今天,舊贊育醫院仍然屹立,搬到醫院道的新贊育醫院今年也迎來了百年院慶。
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華人醫生開始團結在一起,爭取自己的話語權。一九二○年底,關心焉醫生振臂一呼,邀請本地華人醫生同僚共議,成立香港中華醫學會。關醫生是孫中山的同學,是醫界「大佬」,由他發起自然水到渠成。香港中華醫學會,就是今天香港醫學會的前身。醫學會成立後,第一項建議就是成立一間由華人醫生經營的醫院,以打破外籍醫生的壟斷局面。因此,養和醫院的成立,是本地醫療發展歷史的一個里程碑。
香江養和園開院時只有二十八張病床,只是一間小型的療養院,初年的經營頗為困難。一九二六年,李樹芬醫生臨危受命,接任董事長和院長,將養和園逐步改造為醫院,在他的經營下院務蒸蒸日上,為今天的養和奠下了很好的基礎。養和醫院可算是本地私家醫院的龍頭,設有約六百五十張病床,兼設有逾三十個專科中心。除了在跑馬地的大本營外,還在各區設有專科中心,近年更在筲箕灣新設「養和東區醫療中心」,專攻癌症治療。
百年展的起點是院史—「思源、念初心、細說歷史」,有李樹芬醫生的故事。李樹芬是西醫書院的畢業生,一九○八年畢業後轉到愛丁堡大學攻讀醫學士。辛亥革命後曾任廣州政府的衛生司司長,且為孫中山先生的醫事顧問。在回港接任養和院長前,曾任廣東公醫大學醫學院校長兼外科教授。上世紀三十年代李樹芬醫生還成為市政局和立法局的雙料議員,是本地醫界的領袖。醫學博物館的展覽除了珍貴的歷史圖片外,還有一些珍貴文物,例如李樹培醫生出診用的手提包。李醫生在二戰時治理傷員,就是帶着這個手提包。
養和醫院的百年史,也是本地醫療發展史的重要篇章,對本地醫療史有興趣的讀者,不容錯過。
(作者為急症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