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話
2007-8-2
二〇〇七年八月號
有一種特別的拜訪  讀法文小說《承諾》 (王麗環)

  有一種特別的拜訪,可以「推遲」死亡的到來。這是法文小說《承諾》的獨特內容。它是五十五歲的法國作家兼記者沙龍東(Sorj Chalandon)的第二本小說,出版於二○○六年,同年榮獲美迪奇獎(Prix Médicis)。

藉拜訪「推遲」死亡

  本書向讀者展現了一群老年人的手足之情與友情,故事發生在法國西部一個寧靜的小鎮馬耶納(Mayenne)。小說描述一對年老體弱的恩愛夫妻,總是離群索居,呆在家裏樓上。老先生的幼弟外號「水手長」,是一家咖啡店的老闆。他聯同六個朋友,七個人輪流每周一次去拜訪兄嫂。他們有的進屋內呆一陣﹕開燈,開桌子,大聲呼吸和說話,朗讀詩歌,換床單。有的只在院子轉一圈。受訪者與拜訪者並沒碰面,但雙方都擁有一本記錄拜訪的日記。

  十個月過去了,有人漸感厭倦,要停止拜訪——因為,其實老夫婦早在十個月前就去世了。於是「水手長」決定大家一同停止拜訪,不過,要求每個人輪流講一段與老夫婦有關的往事。最後,他透露了當日嫂子癌病剛死,在兄長事先要求下,他以毒藥助兄殉情。他內心的罪惡感和自責感與日俱增。眾人被他的手足之情所感動,不約而同地提出自願繼續去拜訪老夫婦舊居,再次把老夫婦的死亡「推遲」。

  六個朋友裏,除了蒙斯得是個年輕的小學教師,其他五人年齡與「水手長」相若或比他年輕些﹕被老先生帶大的孤兒貝得凡、和雷歐、瑪德蓮娜,以及從外地流浪而來被老夫婦收留過的巴哈力,還有滿腦子列寧共產思想的前國鐵工人依凡。從前,他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曾得到老夫婦的幫 助。

  父母早亡,「水手長」是兄長一手帶大的,對兄長又感恩又敬愛。在兄嫂逝世的當日,他「決定」了要讓兄嫂繼續活着,「決定」了癌症沒有奪去嫂嫂的性命,兄長也並沒有因此而自殺。他拿了嫂嫂的日記,模仿她的字迹,在她逝世當天開始代她寫日記﹕「呂先(「水手長」)來守夜,他說他將請所有的朋友來幫忙。他看來很傷心,但很堅強,他許諾讓我們的生命再延長些……」隔天,「水手長」自己也買了一個黑本子,放在咖啡店裏,每天朋友們拜訪完兄嫂後到咖啡店找他口述拜訪時做了什麼,他筆錄。

  「水手長」以日後售屋,須保持兄嫂舊居有人氣為由,請求六個朋友幫忙。朋友們其實並不去管他真正的理由,他們只是一心要幫助他。作者並沒有直接用「內疚」之類的文字描寫「水手長」,而是讓讀者自己去領會「水手長」對於自己助兄自殺的愧疚。讀者由此也可感知,這其實是一種對兄長的虧欠感和補償,促使「水手長」以集體的拜訪行動,去「延長」兄嫂的生命,是他對自己作的承諾。

  「水手長」與兄長有千絲萬縷的共同回憶,包括一枚紅色郵票。那上面印了一個神話故事的英雄﹕克東勒的米龍(Milon de Crotone)。米龍是奧林匹克運動比賽的無敵選手,健壯又勇敢,到晚年,為了測試自己的力氣,意圖徒手劈開本已微微裂開的橡樹樹幹,不料手反被樹夾住了,欲抽不能,人連帶也被卡在樹旁。入夜,獅子來了,侵咬並吞噬了毫無反抗力的米龍。這個神話故事,在「水手長」童年時,少年兄長給他講了無數遍,烙印在他心裏,於是他到年老仍不斷回憶。作者以此神話故事來強調時間會過去,人會衰老,最終難免一死這個恆常不變的道理。

因愛使靈魂得以凝聚成人形

  作者在書中沒有指明幽居的老夫婦其實只是靈魂,而是暗示讀者,讓讀者在閱讀中漸漸明其道理;比如,他們從不進食,老太太的臉色是去年十一月的那種蒼白——因他們正是去年十一月那時過世的。這兩個靈魂與常人一樣,走路有腳步聲,也常說話,常回憶往事。讀者領略到,因為一個又一個的熟人日日來訪,友愛與手足之愛使老夫婦的靈魂得以凝聚成人形,繼續呆在生前的舊居。後來,作者描述了這一對靈魂預知了眾人要停止拜訪,他們就變得愈發虛弱,連力氣、手勢與眼神都失去了。甚至已經預知「很快的,他們將無能力說話」。

  在故事的結尾,眾人決定繼續拜訪老夫婦舊居,那麼,他們的靈魂是否又會「健康」起來,能下床,像以往一樣在屋內到處走動呢?如果連靈魂都能感受到人間給予他們的愛,那麼,人類之間對愛的感受應該更加強烈。這本小說為何會得獎呢?也許因為它歌頌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就是一種力量,而不忘恩負義是一種美德。作者寫靈魂不帶宗教色彩,世上是否有靈魂並不重要,作者只是藉靈魂來讚美手足之愛與友愛之綿長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