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話
有關英國脫歐問題,坊間不少評論都預測公投後英國和歐盟的未來,當中不乏認為歐盟將會解體、蘇格蘭將會獨立等。我們希望介紹以下書目,讓讀者更了解歐盟及英國的政治及歷史背景,以及歐洲整合學派的觀點。
--編者
「疑歐派」學者看歐盟
The New Old World
Perry Anderson
Verso; reprint edition
2011
安達臣(Perry Anderson)是一位英國歷史學家,現時擔任加洲大學教授。他信奉傳統西歐的馬克思主義,並被形容為「疑歐派」。The New Old World是他的學術期刊文章的結集。此書主要描述歐盟的歷史及演化過程,並探討了法國、意大利及德國在歐盟發展中的角色,亦有不少篇幅分析土耳其入歐及塞浦路斯分裂對歐盟的影響。在書中,作者特意忽略英國在歐盟中的角色,並指出英國自戴卓爾夫人下台後對歐盟沒有重要的價值。
作為信奉馬克思理論的「疑歐派」學者,安達臣認為歐盟的成立是「有產階級最後的重大歷史建設」,最終只會淪為從屬美國的「代理人帝國」(Deputy Empire)。他繼而指出,歐盟在結構上奉行精英主義,欠缺民主及透明度,在決策上亦側重商人的利益,缺乏執行重大決定的能力。
了解歐盟東擴
Socialism, Capitalism, Transformation
Leszek Balcerowicz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Socialism, Capitalism, Transformation的作者巴爾采羅維奇(Leszek Balcerowicz)是波蘭的經濟學教授。作為後共產波蘭時代的首位副總理兼財政部長,他任內曾推行名為「巴爾采羅維奇計劃」的一系列經濟改革。二○○一至二○○七年,他曾擔任波蘭中央銀行行長,積極參與有關經濟政策的討論。
在書中,作者分析了由社會主義經濟體系轉型至自由經濟的過程。對於東歐各國在轉型時所遇到的困難及其解決策略作出深入的比較研究,當中以波蘭的分析最為精闢。他認為經濟自由化政策是政治及經濟需求的結合品,並指出他所主導的「巴爾采羅維奇計劃」和原先的構想有一定差異。此書對希望了解歐盟東擴及東歐成員國在當中所受的影響甚有幫助。
探討歐洲市民的態度
The Mak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Foundations, Institutions and Future Trends
Sten Berglund,Joakim Ekman,Henri Vogt,Frank H. Aarebrot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06
The Mak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由四名歐盟學者撰寫,當中Berglund、Ekman 及Vogt是歐洲的政治科學教授;Aarebrot是比較政治教授。此書主要探討市民對歐洲整合過程態度的轉變。各作者以國家為單位,整合歐盟各國民意轉變,並比較歐洲諸國各自的外交利益及民意多元性。此書亦回顧了歐盟對社會、經濟及政治的整合,尤其關注歐盟東擴、市民對歐盟制度的信任、全球化及疑歐論,並通過以上案例分析民意及各國利益計算。作者為歐盟的前路作出了數個有根據的推測,認為國家利益及歐洲整合的願景將互相影響。最後勾勒出一條獨特的歐洲整合之路。
歐盟軟硬實力的法律基礎
《歐洲聯盟實力的柔與剛》
叢書主編:蘇宏達
專書主編:郭秋慶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3
《歐洲聯盟實力的柔與剛》包含八篇由台灣的歐洲學家對歐盟對外關係的分析。首篇由陳勁撰寫的文章說明了歐盟軟硬實力的法律基礎。他指出歐盟採取硬性措施時必須符合數個條件:一、符合人權;二、符合國際法及相關歐盟條例;三、符合歐盟市民期望;四、符合國際規範。此書亦分析了歐洲化以及其對外影響。最後,書中指出歐洲整合對民族意識的衝擊,並強調「多元文化社會」的重要。
關於歐洲劃界的批判
European Integr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the State: A Critique of the Bordering of Europe
Stefan Borg
Palgrave Macmillan
2015
博格(Stefan Borg)是瑞典國際事務研究所的研究員及斯德哥爾摩大學經濟史系的客座講師,專責研究國際關係。他的作品曾刊登於各大學術期刊。此書對身份認同、國家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秩序做了深入的分析。他認為在歐洲整合及歐盟身份建構的過程中,歐盟漸漸建立出「國家性」。作者亦提出歐盟在組織政經活動時可能面對及產生的道德難題,並以現實主義角度,指出「新功能主義」低估了成員國的自身利益及身份認同。他認為歐盟長期陷入「追求普世價值」和「增加自我認同」的矛盾中,使成員國無法統一口徑,限制了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
甘迺迪的第一手資料
Why England Slept
John F. Kennedy
New York: Wilfred Funk Inc.
1961
Why England Slept由已故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在一九四○年撰寫,並於一九六一年再版。這本書評價三十年代發生的一連串事件與二戰的關係。它指出當時英國並沒有對戰爭做好準備,以及說明了民主在面對極權主義威脅下的不足。此書有不少甘迺迪記錄的第一手資料,值得參考。
疑歐論是一種新信仰?
Euroscepticism in Contemporary British Politics: Opposition to Europe in the British Conservative and Labour Parties Since 1945
Anthony Forster
Routledge 2003
福斯特(Anthony Forster)認為疑歐論除了是一個政治立場,更是一種新信仰。通過詳細分析英國戰後的政治,他認為有一系列的因素影響「疑歐論」的發展。作者在Euroscepticism in Contemporary British Politics中指出,除了英國政黨政治及政治領袖等因素外,「懷疑論者的身份認同」、「懷疑論的表達機會」、「懷疑論的表達場合」、「懷疑論者所擁有的資源與信息」等因素更能反映疑歐論在英國的發展。同時,他認為當歐洲一體化的議題在公共領域公開討論時,疑歐派更能掌握話語權,並攻擊政府的親歐立場。同時,作者指出疑歐派正在經歷一個學習階段。他們在此階段統一立場,並提高資源運用的效率。
有關歐盟發展史
European Integration: A Concise History
Mark Gilbert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11
European Integration,由歐洲史學教授 Mark Gilbert 所著,綜述歐盟發展史,觀點精闢。作者認為,二戰後的兩極權力結構令西歐各國必須整合,才能把自己的利益及影響力擴展到最大。同時,歐盟雖然是「超國家組織」(Supranational organization),但較敏感的政策仍然需要各國各自達成共識才可執行。若歐盟內的大國無法維持共識,歐盟將名存實亡。
(沈旭暉國際學術台的Facebook 專頁網址如下:https://www.facebook.com/SimonIRBasilica/?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