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話
陳方正的老友金耀基對《當時只道是尋常》(下稱《尋常》)一書寫下精闢概括:「這三輯文字是陳方正以我觀己,以我觀人,以我觀世的著述。這是他對自己從青少年到鬢髮飛霜臨老之年一生的心路歷程之書寫,也是他對中文大學半個世紀象牙塔內塔外的人與事之書寫。方正的三十六篇優美之作寫出了他的思想、性情與識見,也寫出了他的人生境界。」
年輕的物理學博士一九六六年跨進香港中文大學,命運使然,一九八○年進入大學管理層,在大學秘書長及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位置上,日理萬機二十餘載。校內,他受上司賞識,同儕和學生敬重;校外,即便在香港本地,了解他的人並不多。九十年代,陳方正進入中國文化研究及科學研究的小圈子,他的睿智與學識漸漸贏得同仁的敬佩,其機敏與風趣令人樂於相交。
與絕大多數人的人生軌相左,陳方正「名聲大噪」始於退休之後。二○○八年,《繼承與叛逆──現代科學為何出現於西方》出版。這部內容浩瀚、結構嚴謹、推理雄辯、行文流暢的巨著,受到業內外的讚賞。能幹且博學的行政人員突然之間「華麗轉身」,躋身科學哲學與科學史家之列。書出來後,陳方正連續在內地和香港多次演講,聽眾比讀者更容易隨他走進科學史的迷宮,受到發與感染。
正當此時,中國一批批企業家成熟起來,渴望在思想文化上汲取營養。找到一位肯花功夫對普通人做科學蒙而又擅長演說的學者不容易,陳方正於是被「發掘出來」。中歐商學院為校友舉辦的博文講座中,他成為歷來最受追捧的講者。有位聽過他演講,從而將他的書一本本找來讀的企業家稱之為「陳方正現象」,對此大惑不解。當事人的回憶文集《尋常》道出陳方正不尋常的人生,多少為我們提供了線索。
(如欲閱讀全文,可選擇明報月刊iPad版,或到各大書報攤購買。)
(作者為原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服務研究中心助理主任,現負責該中心「民間歷史」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