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話
2017-7-28
二〇一七年八月號
經濟崩潰後重建社會:小羅斯福新政 (沈旭暉國際學術台讀書組)

一九二九年大崩潰,令世界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絕望困境,當中美國是衰退嚴重的國家之一。不過,在美國第三十二任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FDR)的領導下,美國經濟成功復甦、令國力復原,使美國有能力成為二戰期間「民主國家的兵工廠」。
此刻香港前景暗淡,社會輿論好談香港需要何種理想領袖帶領香港走出困境。於此,小羅斯福的領導經驗,便是很好的參照。今次介紹的四本書,既有小羅斯福本人的洞見分享,也有不同專家對小羅斯福領導表現的評價與分析。一併閱讀這四本書,可以思考更多的問題是:假如沒有小羅斯福政府,美國是否能夠成功脫離經濟衰退,歷史會否改變?在現代社會,小羅斯福的領導才能有何值得參考之處?我們甚至可以問,小羅斯福是否真的是當年美國的拯救者?


演講與自傳

向前看.在路上:羅斯福新政從綱領到實現》 (Looking Forward.On Our Way)
富蘭克林.D.羅斯福 著
台北:冠橙出版
二○一二年


「向前看.在路上」,其實是由兩本著作組成─前者《向前看》(Looking Forward)由小羅斯福本人於一九三三年出版,當中包括他在一九三三年三月一日前出任紐約州州長期間所發表的重要文章與演講。《向前看》書寫了小羅斯福對經濟發展、土地使用、關稅、司法、農業、工業,和政府機構等方面改革的見解。這些觀點所以重要,是因為一九三三年小羅斯福在當選為美國總統後所實施的一系列新政策(羅斯福新政),大多可追溯到書中想法。
本書第二部分來自小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後,於一九三四年出版的書籍《在路上》(On our way)。這部分主要以日記體、自傳形式,記述小羅斯福擔任總統頭一年的經歷,他在書中自述了應對大蕭條時期的心路歷程和處理危機的方法,亦解釋了他推行各種政策的原意,這可以說是小羅斯福新政首年推行的政策、法規,以及行政命令的第一手記錄。此書亦梳理了一九三三至三四年間發生的重大事件,如化解銀行連環倒閉的危機、推動大規模基建等等。小羅斯福本人稱一九三四年是「履行承諾並收穫圓滿的一年」,原因是他相信,他的新政令不少美國人得到救濟金與工作機會,能過有序的生活。


管治理念與危機出路

Nothing to Fear: Lessons in Leadership from FDR
Alan Axelrod著
紐約:Portfolio出版
二○○三年


Nothing to Fear: Lessons in Leadership from FDR的作者Alan Axelrod除了是歷史學家,還是一位商業與管理學學者。他曾出版Napoleon, CEO、Gandhi: CEO,和Elizabeth I CEO等著作,試圖從管理學的角度,研究出色的君主、名將和運動領導者的成功之道和領導技巧。他亦選擇從管理學角度研究小羅斯福的領導才能。
Alan Axelrod將小羅斯福的管治理念,概分為十四個主題,包括:一、目的與原則(設立簡結而可行的目標、為事情分先後次序);二、艱辛的事實與責任(認清局勢的嚴峻,如日本與德國的威脅,以及防止流言令社會氣氛惡化);三、可信度;四、聯繫(政策、演講要與美國人民有連繫);五、拒絕失敗;六、簡潔與良好的演講;七、準備和風險(準備應對局勢與認清當中危機);八、變化(放棄不合理的傳統,從體制的根本開始革新);九、動機(鼓動群眾,給予他人動力去支持自己);十、重視每一個人;十一、自我利益和自我犧牲;十二、信心與勇氣;十三、知識與自知之明(從過去汲取教訓、亦能作自我反省);十四、進展與預測(時刻以證據來分析局勢的變化、基於事實作合理可行的預測)。
文中亦大量引述小羅斯福擔任總統期間演說的講稿,方便讀者學習其管治術。在作者眼中,小羅斯福是英國首相邱吉爾之外,二十世紀另一位最偉大的領袖─單是帶領美國走出大蕭條與二戰的功績,就足以令小羅斯福名留青史。
本書於二○○三年出版,作者在書中前言多次提到二○○一年的九一一襲擊,他形容,九一一襲擊是美國人「命運的約會」(rendezvous with destiny)─九一一襲擊的性質如同一九四一年的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帶來數以千計人命傷亡、震驚整個美國社會,更令美國人害怕恐襲再次發生,最重要的是提醒了美國人「時代的轉變」。本書書名取自小羅斯福名言:「Nothing to fear but fear itself」,這取自於他一九三三年的就職演說,這裏所指的恐懼,就是當時影響整個社會的經濟大蕭條;而本書作者Alan Axelrod於二○○三年重提羅斯福的「Nothing to fear」,就是想指出即使美國人當時面臨九一一襲擊、其他恐襲威脅、經濟問題,但仍能從小羅斯福的領導經驗,找到渡過危機的出路,畢竟他曾經成功令處於危難中的美國復甦。


奧巴馬讀羅斯福的書

Nothing to Fear: FDR's Inner Circle and the Hundred Days That Created Modern America
Adam Cohen著
紐約:Penguin出版
二○○九年


二○○八年,奧巴馬出任美國總統時,正值金融海嘯影響全球、美國經濟蕭條期間,當時的處境,與一九三三年小羅斯福出任美國總統時頗為相似。之後奧巴馬接受電視訪問時,提到他正在讀一本有關小羅斯福總統上任百日的書─這本書就是Adam Cohen的Nothing to Fear: FDR's Inner Circle and the Hundred Days That Created Modern America。奧巴馬形容,這本書對他的幫助非常大。
作者提到,小羅斯福上任總統的首一百日極為重要─在短短近三個月的時間,小羅斯福新政就成功「將舊秩序一掃而空」。例如,小羅斯福上任時,美國大多銀行面臨倒閉、破產,美國人急於到銀行提款。小羅斯福上任不久,就設立全國銀行假期來阻止群眾提款,並簽署《緊急銀行法案》以穩定銀行體系,更透過出色演說來恢復群眾對銀行的信心。在銀行假期結束後,美國人反而肯到銀行存款。
作者甚至提到,羅斯福「百日新政」的意義,不只在於大量法案出台,而且更是一場革命,原因是「百日新政」迅速地重建社會秩序,如為市民提供救濟、提供工作機會、穩定金融與銀行體系等等──只有「革命」一詞,才足以形容這些迅速、巨大但有效的改變。
另外一個重點是,很多人討論小羅斯福新政時,都只會將焦點放在小羅斯福一個人身上,但正如書名所言,本書作者將重心放在「FDR's Inner Circle」,也就是小羅斯福的顧問與內閣團隊。作者指出,小羅斯福並非新政的發明者,而是領導者。他成功領導核心集團在百日內制定大量政策,且強有力地推行;而小羅斯福本人的領袖魅力、演說技巧,更得到美國平民的信任,令新政策因而得到美國人支持。


被遺忘的平民百姓

《被遺忘的人─一九三○年代經濟大蕭條新史》(The Forgotten Man: A New History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雅米蒂.薛蕾斯 著
台北:財信出版
二○一一年


《被遺忘的人:一九三○年代經濟大蕭條新史》自稱為「首部以全新觀點詮釋大蕭條歷史的開創性著作」。有別於上文介紹的三本書所持的官方精英角度,這本書的主角,是「被遺忘的人」─即美國社會的平民百姓。
大眾觀點普遍認為小羅斯福新政成功,Amity Shlaes卻選擇以「在錯誤政策下圖存的故事」這個角度,來評論小羅斯福新政的功過。一般論調認為,一九二○年代美國經濟增長屬「假成長」,企業的「低道德」、非理性的交易令經濟泡沫增長,最後引發大蕭條,而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擔任美國總統的胡佛卻無力改善經濟狀況,直到一九三三年羅斯福當選,狀況才開始好轉。
但作者完全反對上述論調。作者相信,一九二○年代才是美國經濟「真實成長的偉大十年」。當時,各種類別的工業(例如農業、由福特汽車主導的汽車製造業等)的產量都有顯著提升,而電氣化在一九二○年亦漸趨普及,因此作者相信,上世紀二十年代股票市場的牛市並非投機泡沫,而是反映實況,是美國出現「突破性創新」、急速發展的表現。在他眼中,真正的災難,源自胡佛、羅斯福兩位總統對崩盤的誤判。
作者相信,美國大蕭條雖然由一九二九年崩盤而起,但之所以會長期持續的主因,正是因為兩位總統對市場的干預、對市場本身缺乏信心,反而傷害了經濟─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令大蕭條變本加厲,甚至令美國在一九三七至一九三八年陷入「蕭條中的蕭條」。
作者問道:「是誰真正經歷大蕭條的慘痛時刻?」作者認為,小羅斯福新政對經濟造成「弊遠多於利」─由於小羅斯福主張「復甦唯有透過大規模軍事形式的行動才能達成」,因而設立大量管制、援助,和救濟組織,雖然這些做法的確在當下創造了大量就業,但同時傷害了美國賴以成功的自由市場、自由經濟本質。例如,作者認為羅斯福成立的國家復興署過於嚴格的規定傷害了產業,嚇退了資本,亦令資本家減少聘請勞工的意願。結果,受苦的是平民。
作者直言:「事實上,偉大的新政反而助長蕭條持續。在羅斯福振奮人心電台演說與平易近人的笑容背後,是一顆陰暗、悲觀和有失人性的心……」表面上,羅斯福新政令美國「捱過」了經濟危機,亦成功渡過二戰,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大蕭條會持續到那場戰爭」,而非在三十年代就結束。
這本書留下的問題,其實也是管治的永恆問題:政府應在何時作何種干預才能達至善治?為什麼?

(瀛寰志略:沈旭暉國際學術台的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imonIRBasilica/?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