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話
2023-8-30
二〇二三年九月號
粵難越愛(歐陽偉豪)

最近獲電子平台《學識》負責人江啟明博士邀請做講座,題為「粵難越愛」。

事緣有一日瞓醒碌下手機,發現有個學者喺短片裏面咁講,大致係:「粵語而家討論只係停留喺民間習俗嘅層次,點樣提升粵語嘅應用價值,而令得粵語可以討論更高層次嘅事物,譬如:學術討論?」於是,我就聯絡佢,即日見面,交流大家對提升粵語嘅睇法,最後定咗一系列嘅粵語講座,打頭陣就係我哋主講嘅「粵難越愛」。

簡單嚟講,就係點樣用粵語講高級嘢?我哋覺得而家一講粵語就係粗口、鹹片名、潮語等,個感覺好似香港情懷嘅蛋撻、魚蛋嘅層次。粵語可唔可以講啲高級嘢、高層次嘢呢?

例如:早幾年港台有個節目叫《五夜講場》,邀請不同學科嘅學者用粵語做科普嘅工作,介紹唔同學科嘅熱門話題,雖然而家個節目取消咗,但學者其實可以利用網絡平台進行類似嘅討論,令到大眾聽粵語就能吸收大學層次嘅高級知識。講嘅講慣,聽嘅聽慣,咁就間接提升咗粵語嘅應用價值。

另外,疫情期間專家教授出嚟向傳媒解釋病毒嘅散播途徑,好記得袁國勇教授用純正廣東話,冇中英夾雜嘅情況下,解釋廁所同大廈通風嘅擾流同負壓效應,呢啲屬於物理學嘅專有名詞,潛移默化咁留喺市民嘅腦海。

喺學界層面可以搞多啲粵語辯論比賽,用粵語訓練思考辯駁,提升批判思維。根據我做評判嘅經驗,冠軍隊伍多數嚟自名校,大膽猜測名校生多數成績好,有較多空閒時間用嚟思考辯論比賽呢啲高級玩意。

講座當日都有幾個中學生出席,我邀請咗其中一個寫咗下面嘅感想畀我:「要去『活育』廣東話,將佢變成港人進行專業討論最常用語言有好多方法,坊間亦有唔同團體做緊。但係我會問,點解要咁做?魚蛋、蛋撻唔夠咩?我諗佢哋對本土文化嘅重要性點都比用廣東話討論康德嘅定然律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多啩?Ben Sir喺講座提過,保育、推廣廣東話,睇嘅唔係佢嘅文化或歷史意義,而係一份情感。我理性上可以理解到佢嘅出發點,但其實我對依份所謂嘅情感冇咩感受。我自中四開始就去咗外國讀書,冇咩機會用廣東話做一啲高階討論。所以,對於我哋依啲『半ABC』嘅香港人,要先去感受廣東話喺我哋生活之中嘅價值,先可以體會到當中嗰一份情感,再為活育廣東話出一份力,明白到『粵』難越愛箇中滋味。」(謝奕睿 IB中六畢業生 亞美尼亞迪利然世界聯合書院)

《學識》粵語講座系列下半年仲有五講,請繼續支持:一、凝望粵語:藏喺腦袋裏嘅語言知識;二、電影字幕翻譯:點解咁少廣東話?三、為粵語揼石仔:粵語詞典工具十年回顧;四、粵講粵夜:香港現當代文學嘅粵語書寫;五、粵語流行歌填詞。

(作者為藝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前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