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話
2023-12-30
二〇二四年一月號
粵語──從文化融合到融合文化(歐陽偉豪)

舊年年底,我參加咗《明報月刊》合辦嘅「香港與文化大灣區」研討會,我嘅題目係「香港與其他粵語大灣區地方:從文化融合到融合文 化」。

首先,我從粵語相聲帶出文化融合,粵語係大灣區嘅共通語言,相聲係兩個人一唱一和帶出幽默搞笑嘅說話表演藝術,而大灣區嘅相聲文化就係用粵語嚟表演,當中嘅表表者當然係老前輩黃俊英先生,佢雖然喺舞台上退咗落嚟,但仍致力推廣相聲,推廣粵語。

相聲可以係一人,即棟篤笑;雙人相聲對香港人嚟講較為陌生,記憶中有上世紀七十年代電視綜藝節目《雙星報喜》,裏面有個環節叫「點到你唔服,點解我要服?」由許冠文、許冠傑用塑膠槌拍打檯面,一唱一和,一攻一守,互相辯駁,勝方用塑膠槌拍打負方嘅頭。

推廣相聲可凸顯大灣區不同粵方言嘅特點,以幽默融和唔同地區嘅生活文化。另外,相聲亦可填補表演藝術嘅空間,由個人相聲、獨腳戲、到雙人相聲同埋多人嘅舞台表演。教育文化方面,相聲對口語訓練好重要,包括內容同演繹,因為要引發觀眾大笑,所以表演者要喺語言裏面將啲創意逼出嚟,間接誘使同學對語言培養高強嘅敏感度。

除咗將粵語融入相聲文化外,仲要融入其他表演文化領域。以我為例,舊年年底,我同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合作咗一個親子舞台劇,我負責文字故事,藝術總監負責編舞,總監覺得我嘅粵語段落有節奏,可以編排舞步,呢個做法好創新。例如下面係用粵語六個聲調創作句子,我一邊讀,舞蹈員一邊同我翩翩起舞:

腰手腳齊舞蹈,胸口震頭腦動,鬆頸膊常美麗,甩手骹爬上樹,身體壯難染病。

較早前,我亦有同香港青年交響樂團合作,我用粵語將傳統嘅童話故事,例如:《青蛙王子》,重新演繹,配以古典樂曲嘅演奏,又係另一個粵語同其他演藝文化領域嘅融合。

除咗文化領域可以融合,再大啲嘅格局就係融合本身可唔可以形成一種文化,進行跨領域、跨界別嘅合作,例如:我本身對中英對比好有興趣,十幾年前出版咗《中英大不同》(青桐社,二○一一至二○一二年,兩冊);之後又出咗本叫《中文數學交叉點》(香港教育圖書公司,二○一四年),將中文、英文、數學相互間嘅特點同互動,用淺白嘅文字寫出嚟。

以上從粵語相聲到文化融合進而融合文化嘅歷程,好似預設咗個人層面都應該有某種程度嘅融合,先至談得上唔同地方嘅融合。從個人做起,至少喺文化、人文方面,當中涉及好多深層嘅心理狀態,包括:態度、意識形態,需要長時間嘅培養、習慣,先至撈得埋一齊。一個官員自身有文化融合經驗,一個官員自身冇文化融合經驗,邊個會較有優勢去領導團隊,回應大灣區融合嘅宏業? 

(作者為藝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前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