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話
呢幾個月就住精神健康我籌辦過一系列嘅公開家長講座,有媽媽(例如:教老母做老母),有爸爸(例如:教老豆做老豆),有啲父母都有(例如:教家長做家長);與此同時,亦有去學校分享親子溝通同精神健康嘅關係(例如:教父母做父母)。其實全部講座都係講精神健康,但係個題目就要有啲變化,「教乜乜做乜乜」係個公式,而乜乜就係變項,即:老母、老豆、家長、父母。咁點解要用老母、老豆?你諗吓就咁「教媽媽做媽媽」、「教爸爸做爸爸」,你話悶唔悶?傳媒會唔會報道?
咁多講座裏面,我個中心思想係「精神雪櫃」,成個概念以至點解要用「雪櫃」都係有個過程。
由舊年十月到今年一月,我接咗十幾廿個個案,多數喺社交媒體同家長傾,亦有六七個係高中生、大學生親身同我面對面傾。我傾嘅策略係睇吓個問題喺邊:家庭定學校?
因為呢兩個係學生嘅安全網,如果個問題喺學校度,譬如:俾同學欺凌,咁我就叫家長要用家庭啲開心嘢,將個細路從學校拉開,拉埋去家庭度,譬如:假期一家人去迪士尼樂園。另外,如果屋企有問題,譬如:父母成日嘈交,咁就要用學校嘅開心嘢,將個細路從家庭拉開,拉埋去學校度,譬如:自己鍾意玩嘅課外活動。
呢度我用個「拉」字,動作係拉開、拉埋,呢度假設學校同家庭嘅問題可能好複雜,未必一時三刻可以解決,所以,我哋就要避開個問題,將個細路從個問題拉開,拉埋去安全冇問題嘅地方。情況好似消防員救火,總有啲消防員將市民拉去安全嘅地方咁。
世事有時冇咁幸福,如果家庭同學校都出現問題,咁點呢?情況就好似雪櫃咁,最大嗰兩格冇嘢食時,就要搵吓其他儲存格有冇嘢食,前提係要一早放定啲食物做儲備。
呢度我用咗「雪櫃」做比喻,成個講法係「精神雪櫃」;我有諗過用「精神急救箱」,驟眼睇急救箱好似好過雪櫃,但我嘅考慮係邊個夠落地、邊個夠入屋。其實,急救箱只係教科書描繪急救箱掛喺牆上面,實際上好少屋企會咁做,急救用品我哋係有,但未必用個紅十字嘅急救箱裝住,所以「精神急救箱」唔夠入屋。相反,雪櫃就每個家庭都有,將精神同雪櫃合併又會產生新奇嘅效果。喺講座裏面,我叫觀眾將個精神雪櫃打印出嚟通屋貼,仲要貼張喺個真雪櫃上面,講到呢度啲觀眾就笑晒口,想忘記「精神雪櫃」都唔得。
有咗「精神雪櫃」呢個咁具體嘅比喻,用運動、藝術、演藝、其他興趣等填滿裏面嘅食物儲存格,令細路唔開心時有多啲渠道發洩同提高抗壓力,其實就係將廣東話嘅「唔好諗埋一邊,要睇開啲」具體化:好少食物會好易諗埋一邊,多啲儲備就可以睇開啲。
(作者為藝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前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