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話
中環街市二○二一年活化後重開,一直是打卡熱門地點。那裏還有一個香港比較少見的「性別友善洗手間」。其實香港很多地方都另設洗手間供傷殘人士使用,其門口通常是一個輪椅的標誌,而中環街市的「性別友善洗手間」門上則有一女一男的標誌,英文寫的是All Gender Toilet,從翻譯的角度來說,為什麼不是「全性別」、「不分性別」或「中性」洗手間?二○二二年,香港一個跨性別青年團體「跨青時刻」邀請不同人士設計了六款性別友善洗手間門牌(見圖)。其中兩個將A和LL上面各加一點,看來將代表女廁和男廁的圖案放在一起,而合併來讀就是英文的all,即所有人都可以用,非常有心思。另外還有一個門牌設計上不只有他、她兩個字,還有第三個以「X」和「也」組成的字,顯示除了二元性別中的他和她,還有別的可能性。現時,香港衞生署紅絲帶中心、九龍灣綜合治療中心等裏面的廁所都有使用過這些門牌,亦都是社會關注性小眾的權益和需要發展出來的性別共融信息。我小時候學英文時要背的二元性別名詞(gender specific nouns)在社會上已逐漸被性別中性語言(gender-neutral language)及性別共融語言(gender-inclusive language)替代了。
在英文中,sex表示生理性別而gender表示社會性別,兩者涇渭分明。在中文裏,「性別」一詞,也因應現今社會的需要,出現了加上斜線的用法,以「性/別」顯示不只簡單的男或女,在香港用得不少。這個表達想來殊不簡單,加了斜線顯示「性」中有「別」,簡單地交代了多元性別的意思。
順性別者(Cisgender people)認同出生時的性別,跨性別者(transgender people)則否。Cis和trans皆拉丁語的前綴,一直用於科學詞彙,前者指「同在一邊」,後者指「跨過另一邊、超越」等。跨性別者分transman和transwoman。Transman也會用FTM(female-to-male)來代表,即女跨男;transwoman,就用MTF(male-to female),即男跨女。
曾幾何時的LGBT現在已進化成LGBTQIAP+,代表各種不同性別認同的縮略語,除了Lesbian女同性戀、Gay男同性戀、Bisexual雙性戀、Transgender跨性別人士之外,還有Queer酷兒或Questioning疑性者、Intersex雙性者、Asexual無性戀者或Ally直同志、Pansexual泛性戀者。其中Queer酷兒的翻譯有說最初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台灣大學外文系萌芽的。
細看queer這個英文字其實帶有貶義,意指古怪甚至變態,早期是用來諷刺非異性戀的族群。但經過很多同志運動的洗禮,同志們逐漸擁抱queer,並反過來掌握話語權,廣泛使用這個字來對抗歧視。至於翻譯成酷兒中的酷字,就是英文cool的音譯,後演變成形容一種瀟灑中帶有點冷漠的氣質,加上兒字用來翻譯queer令原本英文帶有的貶義一掃而空。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酷這個字的廣東話讀音是huk6,達不到普通話翻譯的效果。
(作者為香港都會大學人文、語言與翻譯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