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話
2024-8-30
二〇二四年九月號
語言溝音樂——Lingua-Mushake(歐陽偉豪)

《教學生做學生》系列講座嚟到第四次,英文題目靈感源自:Lingua = Language(語言),Mushake = Music(音樂)+ Shake(溝),體現音樂溝語言嘅精神。咁多次講座我都係同大學生平起平坐,以長幼合作模式(youth-adult collaboration),將跨學科學習帶畀家長同小朋友,以長幼關係影響親子關係。今期嘅大學生嘉賓係譚潔薇(Cherry)(註),以下係Cherry嘅心聲:

第一次見Ben Sir嘅時候,佢問我:「點解music is a universal language ?當中有咩奧妙?」於是我哋花咗整整三個鐘拆解音樂各種結構,再嘗試同語文比較,一直討論到餐廳閂門先離開。

要搵出語言同音樂嘅共通點,首先要了解兩者嘅本質。兩者都有「聲音」,但唔係所有語言嘅音都有意思。廣東話屬聲調語言,同一個字,用唔同音讀出嚟,意思可以截然不同。咁點解我哋每個人聲帶唔同,說話有唔同嘅「音高」,但又明白大家所講嘅字?原來同音樂中「調子」(Key)嘅概念有關,就算我將兒歌" Mary Had a Little Lamb "用唔同調子彈奏出嚟,你依然能夠即刻聽得出係咩歌,即係聽得出個旋律。所以平時講嘢,大家音高唔同,調子唔同,但聲調一樣,都係「優柚幼油有又」呢個旋律,就足以令我哋明白對方嘅意思。

當晚提及到嘅「停頓」概念,係講座中一大精髓。大家學語文,學音樂多數只關心「有字」、「有音」嘅部分,而唔多留意「冇字」、「冇音」嘅部分。語文中嘅標點符號同音樂中嘅休止符同樣表示停頓,但喺精準度上就有啲唔同。日常對話中我哋唔會刻意計算停頓嘅時間,彈性非常大;但音樂嘅停頓經過精雕細琢嘅設計,而且可以用數學精準計算出嚟,例如:有長到四拍休止符,亦有短到八分一拍休止符。

語言嘅一問一答,例如:「你食咗飯?我食咗飯。」當中出現嘅語音停頓(假設冇文字嘅對照),係靠「尾音」體現出嚟。問句完結嘅「飯」尾音向上,表示疑問;答句完結嘅「飯」尾音向下,表示肯定。音樂中嘅「終止式」(Cadence)同語言問答呢對概念又有幾分相似。「不完全終止式」(Imperfect Cadence),例如和弦(chord)由低音去高音,就好似問號「?」畀觀眾「未完」嘅感覺;至於「完全終止式」(Perfect Cadence),例如和弦由高音去低音,就好似句號「。」畀觀眾有「完」嘅感覺,為樂曲畫上句號。一問一答嘅概念喺音樂中無處不在,演奏者可以自問自答,整個樂團可以互問互答,用音符、旋律展開一場對話。

講座中我同Ben Sir探究咗語言同音樂四大共通點:調子、問答、停頓、完結,但係我哋仲有好多未講,例如:拍子、一詞多義、押韻等等,期待第日可以有第二個講座,繼續Lingua-Mushake。

註:譚潔薇為香港大學音樂及社會科學雙主修三年級學生、港大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傑出表現得主、鋼琴演奏家。

(作者為藝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前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