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冊:明月灣區
2024-5-30
二〇二四年六月號
一幅年畫兩箱書(林中英)

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總決賽暨頒獎禮在澳門舉行時,從作家分享環節中聽到內地編劇家張之路的閱讀故事。

張之路的童年時光裏,一分錢可以在小書店租閱一本連環畫,儲足三分錢便能買一個噴香的燒餅,但他看書的欲望壓倒了饞蟲。張之路一冊圖書在手,四個小同學在其後彎背探頭「打書釘」。店主當然覺得過份,出言干涉。面皮薄的同學訕訕走開,其中一位潑辣的女同學強撐說,如果他把書讀出來讓我們聽,你又怎麼樣!店主笑了笑說,假如你們有人能說出《水滸傳》裏一百零八個梁山好漢的名字和諢號來,我會免費讓你們看二十本!豈知這正是張之路的強項。店主佩服了,沒有食言。

張之路走上的文學創作道路,應在少兒閱讀時開始鋪建起來。聽着,我想起童年時期的一張年畫。過大年前家裏張貼新揮春,為神位更換金花神紅,撕下廳子木板牆壁的舊年畫,糊一張新的。記得連續三年新貼的都是彩印《水滸傳》一百零八將。它真耐看,讓我們兄妹不厭地在畫中作一番追尋,不作更新題材內容之想。人物形象與脈絡在心,後來把這部小說拿上手易讀多了。

我也想起那兩小箱圖書。念小學五年級時,學校還未有空間設立圖書館,新來的班主任老師到果欄街買來兩個載水果的木板箱子,動手加造一扇櫃門,安裝門鎖,放進搜集得來的舊圖書,置於課室後頭讓學生借閱。拿鑰匙的同學恍如大馬金刀,負責開鎖、登記、上鎖,無虞圖書有失。在普遍家庭只重視為米缸添糴餘糧、對圖書既無意識也買不起的日子,是老師帶動起課外閱讀,借來的《苦菜花》,是我閱讀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什麼是文學?我是懵懵然的,然而文字像一個旋渦把人吸引進去,隱隱嘗到敘述、描寫所給予的豐美滋味。

所幸我有開明的家長,十二口人吃得簡儉,卻捨得訂閱報刊,父親為自己買來的《末代皇帝溥儀》等圖書和訂閱的報刊,接棒般地落到孩子們手中。他在二手市場買了個博古櫃作書櫥用,放上的圖書像過山車的軌道般高高低低。念高小時我愛追看報章裏解答生活、情感疑難的某某夫人信箱,誰說沒有得着呢?

如今澳門的學校獲得特區政府撥出購買圖書專款,贊助聘請閱讀推廣員,社團協辦閱讀推廣培訓班,許多學校都設立晨讀課外書十分鐘時段。

如今的學子不是沒有圖書了,面對的是沉重課業壓力和花樣多端的電玩和智能手機世界。且協助學生挑好圖書,利用每天的十分鐘培養閱讀興趣,誰說沒有得着呢。

(作者為澳門筆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