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冊:明月灣區
2024-6-28
二〇二四年七月號
師說師文·我與金庸

金庸與我

聖保羅書院 蒲葦老師

余生不晚不早,有幸趕上到處都是金庸小說讀後感的時代。四十年前,無綫電視播放《射鵰英雄傳》,黃日華飾演的郭靖與翁美玲飾演的黃蓉開啟了少年蒲葦的愛情觀,隨後讀了男校,若有所失,還是要回到武俠小說,孤獨感才差堪告慰。

我怎可能想到,四十年過去了,今日志豪兄找我寫幾句之時,我恰恰有幸與金庸先生前秘書李以建先生合講講座,「俠之大者,談金庸武俠以外的文化寫作」,黃昏語畢,仍覺渾身有力。

金庸先生在一次訪問中說,他第一次出書,出了一本《考試秘笈》,銷量極佳,賺了不少。現在要找此書,恐怕比找《九陰真經》困難得多。我也出考試精讀,回報卻差天共地,唉,不好在此說下去了!

岳不羣是《笑傲江湖》塑造的一個經典人物,明明是偽君子,綽號卻是「君子劍」,有一段時間,岳不羣非常流行,名詞甚至變成形容詞。中學作文,每到描寫人物,我也特意愛用綽號,效果頗佳,同學不妨參考一下。

金庸先生最佩服的古人,是范蠡和張良,皆求才/財若渴,其後圓滿成功,功成身退,簡言之,財色/息兼收。若要找出金庸與我的相同之處,大概是,我也有相同的宏願(一笑)。

抱歉,是我說俗了。金庸於我,不是敬而遠之那種,他從不愛站在道德高地說教、指點,他甚至很喜歡批評他的人,胸襟廣闊,總愛讓人,這種俠氣最值得我學習。人讚他大作家,他只謙說是個「愛說故事的人」,「我寫武俠小說是想寫人性,就像大多數小說一樣」,在人性當中,金庸小說始終重情,離不開同感同情。

若非人在江湖,金庸先生可能最想做老師,他說︰「中小學老師的生活比較清苦,工作相當繁重,沒有發財和享大名的機會,如果沒有對學生的愛心,這份工作恐怕沒有多大可羨慕的地方。但如天性喜愛兒童、喜歡和年輕人接近,覺得幫助少年男女發展品格和智力是極愉快的事,那麼做老師是最好的職業。無數天真的眼光,充滿着尊敬和感激之情,天天望着他們的老師,這種心情一直到幾十年後還是不會消失。任何其他的職業,都不像老師那樣,能贏得這麼多真誠的愛戴。」(參李以建編:《金庸散文集》,天地圖書,二○一九年)

結語有點長,說得太好,難以割捨。利申︰我是中學老師。謹與同工共勉!

 

以《射鵰英雄傳》作為教材  

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  梁璇筠老師  

曾經有一年,我們索性不用中文教科書。中一級大家一起讀《射鵰英雄傳》,規劃每星期要讀到多少章節,讓全班同學一起投入到金庸的武俠小說世界裏去。這雖然是一個大膽的教學設計,然而效果非常成功。那一年同學都原原本本地捧着一本,現在看來非常厚重的《射鵰英雄傳》,也因此而愛上閱讀。那一年的學生自此是否會帶有英雄俠氣呢?那時候的少年人徜徉在武俠世界的瀟灑英姿之中,看到金庸筆下男女子的重情重義或自私狡詐,投入在功夫、劍影的想像世界。

其實怎能規定每星期讀到什麼章節呢?閱讀速度有快有慢,何況金庸小說本來就讓人手不釋卷的。那年頭上課就好像「後事回顧」而已,大家分享對人物、情節的看法、交換書評。有人沉迷武功所建構的想像世界,為蒙古大草原或桃花島心馳神往,為江南七怪的各種趣怪模樣逗笑,情竇初開的少年當然喜歡看郭靖黃蓉初邂逅了︰當黃蓉初次跟他的靖哥哥去到大草原,看到面容高貴的華箏,不禁感嘆「他們本該就是一雙白鵰兒」,便覺得自己只是江南水鄉柳下的小燕子。這一心理描寫,為何婉轉動人呢?那年頭,一步一步,師生討論小說中各種情義,至今難忘。

我們的課題除了討論到人物形象塑造,分析人物行為背後的觀念,特別有趣的就是金庸食譜煮食時間了,小說中洪七公的各種吃食,一出場就足以讓讀者垂涎欲滴。他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等名菜也甚有詩意。同學把食譜畫出來,然後自己也嘗試用古典詩詞設計一道菜式,有些認真的同學回去訪問家長,親子也投入這一「金庸菜單」設計之中,現在想來也是有趣。

有同學手繪《射鵰英雄傳》的雜誌畫報,我們還做話劇,中一學生在全校面前飾演不同的場景。台詞都琅琅上口,當然亦加上不少學生的搞笑創意,在紅布幕的禮堂之下飾演一幕幕俠義故事,台下師生看得非常投入。這群少年人有幸曾經進入金庸的武俠世界,初探何謂中華文化中的正德恩義,就這樣植根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