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冊:明月灣區
長時間伏案工作,有時候偶然抬頭,看窗外的湖光山色,藍天白雲,成群結隊自由飛過的鷺鳥,會有種穿越時空看年輕時自己的感覺,儘管隨心所欲早已漸行漸遠,但還是覺得時光未老,尚能繼續前行。
在倍感疲憊的時候,這座山環水抱的城市,這座因端硯而聞名古稱端州的城市,這座山好水好湖好、硯端政端人端的城市,這座因宋徽宗認為會給他帶來喜慶而被命名為肇慶的古老城市,總會給你一個喘息的機會。於是,每周的一兩個下午下班時,會選擇沿着星湖邊那條綠樹成蔭生機盎然的堤路,慢慢的走回家。
肇慶的天更藍了,水更綠了。天空似乎觸手可及,水光瀲灧中,遠山近樹全倒影在湖中,清晰可見。「水似萬尺錦緞接遠天,岩如七星飛降落山前……」在浮動的光影和習習涼風中,一邊踽踽獨行,一邊輕聲哼着這首輕快的廣東第一首粵語流行曲,案牘之勞形瞬間煙消雲散。
湖中,狀如北斗七星排列的七座岩峰倒影於湖中與天光雲影融為一體,會讓走在湖邊的人有種徜徉天際的感覺,這不就是水天一色嗎?這不就是水清樹綠景美人悅嗎?湖上,七座岩峰陡如峭壁,壁上岩縫日積月累竟積攢出肥沃的土壤,長出了許多姿態各異生命力頑強的劍花與雞蛋花樹,形成蔚為壯觀的「峭壁森林」。湖下,湖水清澈見底,長滿隨波飄搖的長長水草,又儼然另外一片「水下森林」。竹筏劃過水面,驚起幾隻小水鴨,振翅而起。面對如此美景,少年時一個猛子扎進老家小河穿越搖曳水草追逐魚群與蝌蚪群的畫面驀地重現。天光水色之間,彷彿每一條飄動的水草,都是蔓延的童年記憶。
夕陽西下,遠處慢慢有無數的鷺鳥成群結隊飛過來。它們時而低飛盤旋,時而在湖面覓食,時而在枝頭嬉戲。湖上幾個小島的茂密樹林上,全站滿了大大小小的鳥。
「朋友陳把手一拍,我們便看見一隻大鳥飛起來,接着又看見第二隻、第三隻。我們繼續拍掌。很快地這個樹林變得很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我的眼睛真是應接不暇,看清楚這隻,又看漏了那隻,看見了那隻,第三隻又飛走了。」這不正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著名作家巴金筆下的「小鳥天堂」嗎?
驀然驚覺,這些年,這裏的天更藍了,水更綠了,越來越多的鷺鳥飛來天藍、水清、岸綠的星湖繁衍生息。不經意之間,竟慢慢成了令人歎為觀止的「鷺鳥紛飛」、「萬鳥投林」的美景。忽然間覺得,「看得見青山,望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這句話講的不正是眼前的這個小鳥的新天堂嗎?
這一刻,不由想起生斯長於斯的古端州人,其實很早就有環保的意識。四百多年前的明萬曆年間,兩廣總督戴燿為保護七星岩不受破壞,便於湖對岸的石室岩洞外東壁刻下「澤梁無禁,岩石勿伐」八個石刻大字,意思是說這裏捕魚不加禁止,砍伐樹木,破壞山岩,決不允許。
「肇慶是一個能真正連接傳統和現實的地方……」走下東堤時,中山大學教授謝有順老師來肇慶看端硯時說過的那番話猶在耳畔:「每一方好的端硯,都能讓人重識傳統文化的精微和榮光。我常想起當年被貶嶺南的蘇東坡曾寫信給黃庭堅說:『吾當往端溪,可為公購硯』,每次來肇慶,我也會給遠方的文友買一兩方端硯。硯石裏藏着那條珍貴的文化絲線,一直綿延至今……」
一隻落單的歸鳥張開翅膀,向湖中的小島疾飛。天就快黑了,我加快腳步,朝家的方向走去。
我心安處是我家,願每一隻生活在這裏的小鳥,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作者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肇慶市作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