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苑春秋
2023-12-30
二〇二四年一月號
【學苑春秋·師說師文】電子支付

紅簿仔與電子支付

聖保羅書院  蒲葦老師

陪老媽到銀行打簿,手中拿着紅簿仔,彷彿拿着石器時代使用的工具。不好,打簿機壞了,「轉數快」、「查數快」不用宣傳,自然更快了。You pay me, l pay you,一click OK。簿仔?恰好與街上遇見的解款車同等寂寞。「取消便不能再開了」,職員冷冷地溫馨提示。

不必打簿,手機查數,更快更準。可是,在結餘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多查一百次,也是徒然。找吃艱難,電子支付像李白在月下獨酌,有酒無餚,有電子而無法支付。天生我才必有用?是的,但請兼顧另一句︰千金散盡「難」復來。

「按另一個掣吧,易借易還」,機械人職員熱情地催促着,嚇得老媽立即關機,生怕遇到騙子。電子支付,重點看來在支付,不在電子。所謂「支付寶」,絕不代表「保支付」。花沒有名字,仍舊會香,但若有個好名字,收花的人會感覺更香。像網上情緣,意在真花,要花得起才好。

「你說得太複雜了」,老媽說。「我最後的理解是,電子支付,就是致電兒子,代為支付,這樣最快最妥。」老媽精明,網騙流行,我大可不必為她擔心。

我當然不敢告訴她。有一次,老婆差遣我叫外賣,這易辦,即選外賣自取,按幾個通行密碼。可以讓女人流淚,但絕不能讓女人捱餓,難怪別人都稱我為上一代的人。

二十分鐘後,我在網上知道已經煮好。假如要順道填些顧客意見,我會希望直播炒菜過程。想得美!算了吧,有時,想像確實比身處現場更美。

「先生,你的單是?」「A1。」「A1?讓我看看。先生,你落了荃灣分店,我們是西環店,你的外賣現時在荃灣分店,可領取。」

我不敢告訴老婆,也不敢告訴老媽,因為她們都會罵我笨。在這一點上,幾乎肯定沒有婆媳糾紛。

我眼前只有兩條路,要麼去荃灣取,來回皆「打的」,的士費隨時比餐費貴;要麼在西環店旁的另一間相熟快餐店,叫兩個快餐,現金支付。至於荃灣店的那袋食物,我只好感嘆有緣無份。

「可以開飯了」,一切像電子支付的版面,如常運作,除了戶口減去不少的結餘,以及老婆那不減反加的驚訝。

 

巧拙之間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  林嘉穎博士

查看手上的流動電話,你已下載了多少個電子支付程式?

全球的支付模式正在快速轉變,一些地區甚至已經推行無現金城市的概念。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下載不同的電子支付應用程式,除一般網上銀行、信用卡支付外,一般電子支付方式如Apple Pay、Alipay HK、WeChat Pay、轉數快FPS等,更是各色各樣,任君選擇。

電子支付成為交易的主流趨勢,究其原因,是因為新冠疫情改變了大眾的消費習慣。人們已經習慣網上交易,有些人更因為想避免細菌傳播的風險而不接觸現金,所以交易時只使用電子支付。大家的流動電話由是化身成為信用卡和八達通卡,大家只需使用相關的應用程式,便能快速方便地完成交易。本港一些中小學為節省行政成本,更鼓勵家長使用支付寶等電子支付方式繳交雜費。

電子支付無疑十分方便,大家只需點按手中的流動電話數下,不用外出尋找提款機或啟動家中電腦,就可以直接轉帳給對方,整個交易過程不用一分鐘。方便嗎?絕對方便!然而禍福相依,這種便利性不僅方便了我們,也方便了不法之徒。近年來,WhatsApp騙案時有發生,其中一個原因便是騙徒利用了這種便利:他們只需一句信息配合一個程式,再附上一個連結,就能成功詐騙。 

即使我們普普通通過日子,如果流動電話有天突然故障或電量不足,我們便無法進行任何交易。從前我們說「一卡在手,世界通行」,現在則變成了「一機離手,寸步難行」。相類的情況也可見於近期的熱潮之中:港人北上消費卻不懂使用微信支付?手中的流動電話立即變得如同虛設。可見電子支付是一把雙面刃,予人方便同時也衍生不同限制。墨子有云:「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電子支付是時代大趨勢,我們使用這交易之利器時,更應戒慎戒懼,不要反被其所誤,這樣才可真正用得其所。

 

關於電子支付的一件小事

慈幼英文學校  梁曉彤老師

某天下班,我和同事拖着疲倦的身軀登上巴士回家。才剛坐下,發現一名小學生握着一張皺巴巴的二十元紙幣,不知所措的站着。

「小朋友,我只有十七元啊。」一位大叔正在翻着他的錢包。其他乘客也在嘀   咕,似乎大家都沒有二十元的零錢。見到這個情況,我文風不動,只因我已經很久沒 有帶零錢包傍身了—當電車車費都能以    信用卡支付,硬幣彷彿已經沒有存在意義。

「小朋友,你來。」忽然,我身旁的同事打開了她的零錢包,「這裏有二十元的零錢,給你。」小朋友像是找到了救星,對同事投以感激的眼神,高興地遞上紙幣,隨即轉身,把找換得來的零錢投入錢箱。

 「哐噹!」不是「嘟」,而是久違了的金屬碰撞聲。

這個小故事大概是上天給我的警示,因為在同一天,當我回到家中的時候,我發現我的智能卡不翼而飛了。 

「啊!」我心知不妙。銀包丟了,拾遺不報的路人所能貪取的只是有限金錢;遺失了有自動增值功能的智能卡,意味着我必須報失、重新辦領,不然可能會有人代我盡情購物。我失笑,電子支付系統方便,也麻煩;但此刻,我只可默默地在網上處理後續的事情。

經過一連串的手續後,我拿出了一個已封塵的玻璃瓶,內裏存放的是各種面額的零錢,但主要是五毫、兩毫和一毫。記得修讀經濟的時候,學過「流通貨幣」這個名詞,可是如今電子支付流行的年代,顧客慣以信用卡結帳,不少商家都因銀行的手續費拒收輔幣。數着輔幣,我好奇,會不會有一天,現金交易也絕跡於香港呢?

「巴士是……八元一毫。」我點算着明天所需的車資,把輔幣投到零錢包,不一會兒已經變得沉甸甸。正想放下錢包的時候,卻又想起巴士上的小學生,隨即又多放了十多元的零錢進去。

我希望,科技的發展,能為所有人帶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