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苑春秋
輔導課
香港中文大學 潘銘基老師
一直以來,中文系的師生感情都特別好,書教得如何固然是重點,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有一科名為「一年級輔導」的課程。一年級的新生,六至七人一組,每星期跟教授聚會,談談在學校裏的見聞,當然也可以談談學術,談談人生,天南地北,皆可聊也。
每星期要上一次的課堂,卻不在大學時間表裏,於是,老師便要跟學生們敲定一個大家都能夠上課的時間。在智能手機出現以前,學系都為大家安排好課節,什麼時候要上課,一目了然。智能手機出現了,學系辦公室便都「還政於民」,由老師自行跟學生敲定上課時間。我要怎麼做呢?第一件事是要建立一個WhatsApp群組,將所有同學的手機號碼都放進去,然後自我介紹,再請同學們也略說一二。接着,便請同學們在群裏傳上自己的上課時間表,然後調查可以一起上這堂輔導課的時間。
智能手機可以為我們省掉許多的時間。師生一行幾人,要敲定上課時間,如非使用智能手機,而是使用電郵,那麼許多電郵來來往往,不知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將上課時間確定下來。禍福相倚是一切事物的大道理,使用智能手機也不例外。有好處,自必有壞處。
到了上課前一刻,時有學生用智能手機傳來信息,說自己有着種種原因,今天不能來上課。有了智能手機,請假也方便起來,只是沒有了跟老師見面時應有的恭敬態度。此外,什麼時候才應該使用智能電話裏的信息功能來傳遞資訊,也是對用家的考驗。
同學們都特別喜歡自拍,近年來尤其熱衷於拍攝一些帶着Y2K風格的相片。自拍的好處是不假外求,中文系辦公室所在的馮景禧樓,路人並不常見。要等到路人出現然後請他幫忙拍照,那就如同癡人說夢,並不可行。反之,同學舉起智能手機,眾人只要看見自己出現在屏幕之上,便即按鍵,照片還是拍攝得富有時代特色的。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智能手機的好處有許多,只在乎我們怎樣善加利用。
「不如AirDrop給我,好嗎?」
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 樊達賢老師
「不如AirDrop合照給我,好嗎?」與朋友外出吃飯,最常聽的可能就是這句話。在聚會時拍下合照,記錄生活好像已是既定動作。舉起智能電話,在高呼「三二一」過後,一幀幀照片便已攝入手機靈魂,任君選擇。飯後總會有人提出把合照「AirDrop」,共同分享,並發布照片。此時,也許會有朋友低語嘟嚷:「我沒有AirDrop。」朋友間收發照片的渠道早已不再是把合照發到群組內。早前有朋友一擲千金,購入某知名品牌最新款的智能電話。我們非常好奇,從來消費謹慎的他,為何願意豪花巨額。他笑說:拍照較好看,容量較多,機身較輕。似是如數家珍,但有人再追問他該智能電話的獨有功能,他卻東拉西扯,連番笑語。只記得當天聚餐,眾人均戲謔他,提出以他新買的智能電話留下倩影。而他轉瞬高呼:「我AirDrop給大家。」話音剛落,我們好像明白了什麼。亦有朋友由智能電話普及至今只換過一次電話,具備基本功能:拍照、信息溝通、收發電郵等即可。他亦沒太緊貼電話熱潮,什麼多功能解鎖、高解像拍攝。他笑言自己不是該行專業,毋須使用專業工具。此話一出,我也不禁打開電話的應用程式版面查看,好些應用程式由拆開包裝盒一刻至今仍從未打開過,電話用了多年容量卻未用到了一半,更不用說有什麼最刺激最熱門的手機遊戲了。質樸與奢華的道理,不就是家喻戶曉嗎?
今時今日一機在手,真的是世界通行,現時智能電話可連結信用卡、八達通。將來能否替代身份證,甚至出入境護照,我不知道。只知道曾有人因遺失電話,導致多個財務戶口均招致損失,這些個案更比比皆是。在追求方便時,亦需保障個人安全。若只着眼奢華的外殼,只願趕上巨浪熱潮的頂端,在海浪平伏時,在羊群散去後,虛耗的是什麼?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智能手機是一把兩刃劍
聖保羅書院 陳炳耀老師
繁忙的車廂中、安靜的圖書館角落裏,家庭或餐廳的餐桌旁,總是充滿着一張張被添上了藍光的臉龐。究竟智能手機是教育的助翼還是干擾?我記得就那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智能手機為教育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學生現在能夠通過手機進行視頻學習、在線討論,甚至使用各種應用程式來增強他們的學習體驗。智能手機無疑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學習資料隨時隨地都可獲得,推動個性化學習和交互式教學的發展。我看到智能手機作為知識傳遞者的無限潛力,也感受到它無形中對孩子們純真天性的侵蝕。
自從4G智能手機普及的二○一三年至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在其PISA報告中揭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全球學生成績的普遍下降與智能手機的普及有着直接的關係。學生們在智能手機的牽引下,漸漸失去深度學習和面對面交流的能力。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發現,適度的屏幕時間對學習有利,但過度則恰恰相反。我們必須在這個數位時代中找到平衡。
在最近一項由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的研究發現,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與家長使用時間成正比,家長每使用一小時,兒童就會使用兩小時四分鐘,多足一倍。研究亦發現,有五成家長曾因電子產品的使用而發生親子衝突。我,作為一位父親,也如發現自己的孩子沉溺於虛擬樂園,失去了與現實世界的聯繫,我們都感受到了一種說不出的痛。家長如不想孩子沉迷,自己亦應以身作則,減少自己的智能手機使用時間,更多地與孩子們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參與家庭活動,強化親子關係。
智能手機—這個時代最閃亮的產物,是一把兩刃劍,既是教育的一大助力,也可以影響我們學習。未來的教育需要融合傳統學習方法和新興的數位技術,在這個數位化日益加劇的世界裏,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具有批判性思維和適應能力的學生,使他們能夠在快速變化的未來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