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動向
忌宮神社的歷史
忌宮神社的所在地是日本第十四代天皇仲哀天皇(西元一九二至二○一年,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足仲彥尊、《古事記》裏則名為帶中日子命)的行宮。仲哀天皇元年(一九二年),天皇出軍平定當時南九州的原住民一族「熊襲」;次年,在穴門(古日本地方新政區分的令制國之一「長門國」的古稱)興建行宮「豐浦宮」,執政七年間一直在此處理政務。
仲哀天皇八年(一九九年),天皇在築紫的香椎逝世,神功皇后征討三韓凱旋回都之後,在「豐浦宮」祭祀仲哀天皇,並於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在該地誕下皇子(即後來的應神天皇)。後來,日本第四十五代天皇聖武天皇(七○一年─七五六年)執政期間,在香椎建宮共同祭祀仲哀天皇、神功皇后及應神天皇。祭祀仲哀天皇的神殿叫「豐浦宮」、祭祀神功皇后的神殿叫「忌宮」、祭祀應神天皇的神殿叫「豐明宮」,三大神殿各自獨立。中世紀時(時間不詳),由於發生火災,三大神殿被燒毀,三位供神只好共聚一堂,統一供奉在「忌宮」。於是「忌宮神社」的名字就被傳承至今。自此,該神社被百姓們當做「文武之神、勝運之神、安產之神」的神聖所在,世代虔誠祭祀。
蠶種傳入日本
「蠶種祭」與該神社相關聯,還得從仲哀天皇說起。根據日本平安時代編纂的歷史古書《日本三代實錄》記載,仲哀天皇四年(一九五年),秦始皇第十一代傳人「功滿王」(亦稱功德王),作為小國「弓月國」的國王訪問日本下關,向天皇獻上了珍貴的禮物—蠶種,由此,「豐浦宮」便成為日本蠶種傳入之地,而下關也成為日本養蠶發源地和絲綢之路最靠東的入口。「渡來人」這一固有名詞也就應運而生了。渡來人是指在四世紀至七世紀期間,從朝鮮半島或中國等地移居日本的人。他們帶來了先進的學術、技術和文化,對於日本的社會發展和文明開化起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
(如欲閱讀全文,可選擇明報月刊iPad版,或到各大書報攤購買。)
(作者為日本法政大學華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