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
2016-1-1
二〇一六年一月號
詩詞的轉化與奪胎換骨 (黃坤堯)

齊益壽教授在《唐詩今述》(《明報月刊》,二○一四年三月號)中提出以換韻的辦法將唐詩寫成現代詩,一是譯作,保留作品原意和神韻;一是仿作,擴充詩意,帶出現代意識,豐富不同的表達手法。新舊作品同中有異,多姿多采,同台演出,自然也是生生不息了。其實詩詞作品轉化的名作尚多,今古都有,可以作為創新手段的參考。
鄭愁予的《錯誤》是現代詩中的名作,卻又具有濃厚的古典氣息,詩句長短不齊,甚至更具有宋詞的神韻,膾炙人口,深入人心,很多人都能琅琅成誦: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一首原創的作品,幾乎沒有任何抄襲或模擬的成份。但從文學發展的軌來說,《錯誤》可能也可以從宋詞中覓得靈感和源頭出處。柳永《八聲甘州》云: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慘,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這兩首作品都是從一位男士的角度來看待愛情的問題。鄭愁予以江南三月作時空定位,而柳永則以清秋的長江為背景,雖然季節的景色各異,但寂寞的情懷古今無別。柳永的羈旅行役永無止境,只能「登高臨遠」,以解思鄉之情;而鄭愁予也申明自己的「過客」身份,不是「歸人」。

(如欲閱讀全文,可選擇明報月刊iPad版,或到各大書報攤購買。)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資深書院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