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
2016-2-29
二〇一六年三月號
水墨之傳承立新:王無邪的藝術歷程 (鄧海超)

香港著名水墨畫家王無邪今年已屆八十高齡,在過去一甲子間,他一直從事水墨畫創作,多方求索,銳意創新,永不言倦。他的創作歷程,見證了香港水墨畫的傳承蛻變。


與很多移居香港的文化界人士相若,王無邪生活於香港,常常抱著一種遊子的心態:似是無根,卻本有源。香港東西共融,卻又不中不西。而時空交錯,新舊興替,常予人迷離撲朔而不知所從的惶惑之感。在藝術路途上,他曾有所困惑、迷失、徘徊,也有憧憬、奮進。既邁步向前,也回溯本源。他嚮往西方文化的成就,卻拒絕受其全盤同化;他肯定東方和中國文化的精神,卻不斷反覆思索,尋求精神上的昇華和突破。


王氏原名王松基,一九三六年生於廣東東莞,一九三八年隨家庭移居香港,接受英國殖民地式教育,一九五四年於聖若瑟書院畢業。早年醉心於現代文學,擅寫新詩,曾在一九五五年與友人崑南等出版《詩朵》雜誌。後來自覺語文根底和文學才情有限而放棄在詩壇發展,但對寫詩興趣至今不減。早於一九五六年他已自學素描、水彩,並參加香港美術會活動,曾隨傳統畫家梁伯譽習國畫,也曾在香港美術專科學校研習素描課程。一九五八年再與崑南等創立現代文學美術協會,出版《新思潮》雜誌,並主辦香港國際繪畫沙龍,獲得多位藝術同儕如文樓、韓志勳、張義等支持。他們均加盟為會員,成為當代文學美術引介入香港的先鋒。王氏於同年隨香港「新水墨運動」先驅呂壽琨(一九一九—一九七五)習畫。


在呂壽琨指導下,王無邪初期習畫,曾臨摹過宋元諸家如董源、巨然、郭熙、馬遠、夏珪等之作品,又嘗臨摹敦煌壁畫、八大山人等畫迹,亦對北宋畫家范寬有所鑽研,掌握了山水畫的皴法和筆墨技巧、章法結構和美學意念。呂壽琨教導他的除了是筆墨技法和對畫面構成的詳盡分析外,更重要的是出入古今、強調獨立自主的不斷探索精神,及水墨運用的獨持性。

(如欲閱讀全文,可選擇明報月刊iPad版,或到各大書報攤購買。)

(作者是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客席教授。)